2023 年 05 月 31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部落之聲
在頭目的家屋前,部落解說員陳美琴指著家屋前的大榕樹說:「只有頭目家前面才會長榕樹,平民的家不會長…」她還指著另一處的水泥建物說:「這是日據時代的集水區,要取水的話,要先跟頭目講…」
同行的部落族人也分享兒時回到舊部落舉行祭典的種種回憶。回到舊部落,平時話不多的來義族人,也變的話多了起來……
|
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東源村,有一個全國罕見的濕地「水上草原」,當地社區利用它來發展觀光,卻是嚴格控制遊客人數,讓當地環境2年來沒有受到任何改變。
這裡屬於東源村排灣族部落的傳統領域。當地民眾在遊客進來前,都得先舉行儀式,藉機讓遊客認識並尊重當地的排灣族傳統……
|
務農人家承受農損,南橫公路遊客罕至,但山裡還有野菜可以餬口,也還有親友鄰里的扶持,似乎沒有熬不過去的日子。村子裡的人,通常不再自視為災民了。而談起八八風災的影響,他們多半只是想了想,說:「很大,很大……時間好像是停止了。」
|
「其實那個過程與土地的關係,是我最想要透過攝影紀錄去呈現出來的。」王友邦總是透過一個過程、一個過程然後再回頭過去慢慢回到部落跟老人家請教,請部落耆老提供意見並且把錯誤的訊息修正。
他說,「我會把我的想法講給他們聽,如果不是這樣,部落耆老就會馬上給我建議。」……
|
六年級的部落青年,又是村幹事,謝聖華特別關注文化認同與傳承的議題,他認為「覺醒」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看到傳統文化的珍貴,或是部落頭目沒有危機意識,會陷入一個混屯的狀態。知道自己是誰,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去運作,變成只是內部各自獨立的系統在運作。謝聖華表示,八八風災後,什麼是我們歷坵部落的文化……
|
這樣的 Kiangkiang(趕鬼鑼、驅獸鑼)以往在每一個家裡面都會有一個,家裡的年輕人要參與 Misalifon(驅疫祭)或 Miadop(狩獵祭)時,如果家裡不夠,左右鄰居或親戚家裡借一借,都會借得到。目前僅存 Lafin 舅舅的Kiangkiang,只剩下一個破掉的大銅鈴……
|
掠奪原住民土地的戰爭方興未艾!繼《東發條例》後,又有《原住民地區建設條例》要突破土地法限制,容許財團與政府聯手侵佔原民土地;儘管民間團體與部分立委大力反對,但立委、內政委員會召委高金素梅卻主導審查、只審頭四條條文就宣稱通過。明日將黨團協商,民間團體5日再次呼籲高金素梅「懸崖勒馬」、謹慎審查。
|
「在所謂建國百年的這個時刻,我們沒有心情慶祝,反而有責任來呈現一個祖先所訓示部落的射日傳說,這是為了大地生生不息,是這一代所需承擔奉獻犧牲生命的責任,還有傳遞給下一代,要守護土地與人民。否則,我們對不起祖先呀!」長老以古調吟唱述說著。
|
選舉那天,我和小兒子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各家電視台火力全開,從候選人的介紹到各政黨之間的角力關係……小兒子問我說:「這麼大的選舉,那,原住民呢?」
我告訴兒子:「原住民的政治實力太薄弱了,在台灣這種以政治考量做為社會依據的國家,原住民族很難被看得見,我們不過才占了台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啊!」
|
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第4條、第5條,皆在保障原住民族自治權益,原住民自治應依據《原住民自治法》,然而草案仍躺在立法院的書海中;但現行的《地方制度法》並未顧及憲法增修條文中原住民族自治權益,因此4都升格、合併後,將設「區」之行政層級,不具有自治法人地位,5個原住民鄉將隨之消失。
|
「布農音樂」讓我重新思考我認識的布農,我問我自己:「布農人真的認識布農嗎?布農人了解布農有多少」?我低下頭問我自己許久,自己無法唱完「布農音樂」中的某一首歌。
……無奈的聽著布農音樂正慢慢消逝,如果你是布農,你可以做什麼?不要棄械投降,應該有更大的遠景放在布農族的文化上……
|
日前我向加里洞的婆婆媽媽們拿了工坊的一些手作品,想要協助他們推銷這些極富巧思的小物件。不久後就有人問我:為什麼這些物件沒有阿美族的風格?
這個問題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看來,這些用陶及檳榔、薏苡等植物素材製作的物件,正是本地文化風格的展現,怎麼會被認為沒有阿美族的風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