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05 月 31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部落之聲
想到盛裝的族人是在中國民國國慶日上,唱著中華民國的國歌,祝賀中國民國的生日,我就從心底感到悲傷。因為在中華民國來到這個島上66年後的今天,大部份的原住民在祖先開墾的這個小島上,過得並不好。
400年前這個小島是屬於數十個原住民族的,從北到南有數百個獨立的部落。一代又一代的殖民者來到這裡…
|
在大鳥部落傳統訂婚儀式消失已久的文化,又再度嘗試慢慢恢復的過程,部落青年的意識抬頭,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部落族人表示,對大鳥部落傳統訂婚儀式有印象的「最後記憶」已經是在民國七十幾年左右了!在後來外來文化的結婚方式,已經有將近20多年部落沒有舉行過這樣的訂婚儀式。
|
新聞看了吳敦義院長為台灣人的善行而淚下,是不是打造一尊奧斯卡金像獎頒給他,最佳憐憫獎。換做我,會羞愧得無地自容。難道自己不認為這是一種諷刺嗎?至今原鄉絕大多數的重建,都來自善心人士,慈善團體。
事實原鄉重建,政府經手的最多只有百分之0.95比。如果馬總統有意確認事實,那瑪夏區邀您來晨跑。
|
文化是最具延續生命的、歷史的深層水,如果只是膚淺的依附在血緣、語言、儀式、符號的表象下,文化所具備的延伸性與接納性,反而因抵抗、排斥而退入到保護主義路線,這反而是倒退的道路。
我常想,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充滿了各種文化、語言、傳統、風俗,如果一個漢人學生會想學原住民語言,那應該是……
|
盧天武牧師表示,「如果好茶部落劃定特定區域後,若又接著後續的徵收,那我們權利誰來給我們保障?」針對好茶村族人對「劃定特定區域」的質疑,曾智勇處長也向在場的好茶族人表示,「你不願意,政府怎麼徵收?!」
……族人表示,有那麼多被強制徵收的案例,又叫我們怎麼能「相信」那個「依法行政」的說法?!
|
借由駐村藝術家的機會,陳春花開始訪談部落耆老找回「一字繡」的足跡。
對傳統織繡非常有興趣的陳春花表示,十字繡與一字繡就是在玩數字遊戲。「一字繡」的創作過程就像是在繡布上畫圖。對於傳統繡法很多部份的失傳,她也表示,在拜訪過程中已有很多部落耆老不太記得過去傳承的記憶,已經無法交代清楚了。
|
99年的3月1日,大鳥部落的災民搬入到現在的中繼屋空間。以前是住在部落最上方,現在住在部落最下方的王中山說,「我們現在是想再爭取這個地方變成永久屋。雖然部落環境目前風災沖刷的上方區域是不安全的,但是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區域是『安全』的。」
|
蘭嶼十八人大舟「拜訪號」風光下水,開始一連串建國百年的拜訪航行,但是在外界一片喝采之下,卻在小小蘭嶼上引發各種討論,究竟這艘「打破傳統」的大舟,發揚了達悟的傳統文化?還是滿足了台灣的文化想像?
……於是,心裡思考著,這艘百年大舟的建造,沒有讓部落團結,反而因此分裂,到底為蘭嶼帶來何種影響?
|
「到了八八水災,台灣幾十年下來,社區營造的工作機會變成跟你發生了關係,不管你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台灣就這麼小,漢人的命運其實是跟原住民連在一起的,如果漢人沒有看到台灣整體原住民部落的遭遇,它其實對自己做一個漢人的反省是很扭曲的。」……夏林清表示,部落的生活智慧難以用「量化」的現代文字符碼來表示。
|
阿雄是個很好的泰雅獵人。我因為一顆芭樂,從此認定他是值得信任的。
第一次和阿雄上山,他和我們一群學生,在河邊煮了一大鍋泡麵,我拿了一顆我們帶的芭樂給他,飯前水果。他拒絕了。他說你們吃吧,我要留肚子給泡麵,湯也要喝完,因為湯很鹹很油倒掉對這邊不好,芭樂吃不完,丟在地上是沒關係的。
|
霧台鄉的石板民宿在公部門對外宣傳的廣告活動之下,在10幾年前成為霧台鄉所主力推動的觀光明星產業之一。但在10多年之後,能夠再持續經營的民宿業者的族人卻已經所剩無幾。
「從83年到今天,搞了那麼久的觀光,怎麼還是一個沒有可以萌芽的?……哪一個計劃是連續性的?」這是部落族人普遍的疑問。
|
農會完全退場,代表今年的紅肉李價格完全由中盤商宰割,五隻手指頭數不滿的幾個盤商,看準農友沒有別的選擇,肯定一開盤即狠殺,而且會聯合壟斷價格。
「他們都把價錢壓得很低啦!」
……果不其然,每公斤六塊錢,是令人眉頭深鎖的跳樓價。而且,連續問過多個商人,口徑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