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05 月 31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部落之聲
廖萬隆的發言明顯物化原住民,把原住民當作賞玩用的動物,這並不奇怪,因為整個國民黨高層都把原住民當作賞玩用的動物,原住民是用來唱國慶大會的國歌,用來表演傳統歌舞,用來吸引外國觀光客,用來彰顯慈善團體和第一夫人的愛心,投票的時候好控制好安排……除此之外,原住民在想什麼?在四百多年的殖民歷史中遭遇什麼?
|
努力、精彩地活出阿美族青年活在當下的樣子,我認為這是Suming很重要的生活哲學,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他並非刻意地要將現代與傳統的元素融合,而是試圖在他的音樂中呈現當代真實的阿美文化……
跨文化?怎麼跨?說了半天還是沒有一個答案,我只能說‘真實的相遇’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
對政府而言,百萬建築的「永久屋」加上入住的附帶條件,才是符合規格的「安置模式」,但是對部落來說,在災民心中被視為是『人』的安置條件,才是最重要的。
風災發生一年半後,不論是入住永久屋或中繼屋的災民,都希望下次災害再來臨時不要再次成為「實驗品」,以及落入「非人」的安置條件……
|
進入這些排灣族鄉,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令人喜愛到不行的排灣族雕刻。這些木雕、石雕、泥塑,在擁有悠久歷史的排灣族傳統下,不再只是過往陰暗的宗教主義或傳統的階級意寓。而是以最會雕刻的排灣族光榮自尊,投射在一棟棟的公有建築雕刻上,展現出南台灣陽光奔放,從容生活於山林生活的景象雕塑……
|
台東地區部分部落雖然遇到高經濟效益的農作打壓,在部落「文化效益」跟「土地倫理」的堅持下,仍堅持延續小米這項傳統農作……
拉勞蘭部落族人表示,「過去我們還種過鳳梨、芒果,大家在尋求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單一好管理的作物,部落種小米,講究的不是作物的經濟效益,而是它的『文化效益』跟『土地倫理』。」
|
阿禮部落雖以「遷村型」的方式集體遷居到山下的長治百合部落園區,但部落仍有4戶族人決定不申請永久屋選擇回原鄉居住。但又因為阿禮部落屬遷村型之狀況,因此造成「沒有申請永久屋」的族人也都被劃在特定區域內。……少數幾戶想要回山上生活而不申請「永久屋」的族人,為何申請一個保障生命安全的避難空間都如此的困難……
|
「如果其他部落沒有寫的話,那麼很抱歉,再過50年,卑南族就只會剩下大巴六九部落留下來!」巴代的話語並非狂妄……如果這一代的原住民中堅份子,再不趕快拼衝一下,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文化寶藏傳接下去,那麼不諳母語又缺少部落傳統環境歷練的後代子弟,真不知要從哪裡憑藉什麼還可追尋的寄託……
|
深居「山中城堡」的咖啡王子,在父親方龍夫的影響下開始經營鄒族部落的咖啡王國。除了阿里山的高山茶之外,鄒築園的咖啡在族人的用心經營下,榮獲台灣咖啡豆的比賽,也入選2010年美國SCAA咖啡豆比賽的榮譽。
雖然個別的族人表現優異,但是颱風災變的影響,使得原住民族部落經營「在地」的產業風險高……
|
雖有原住民教育法保障在前,部落族人仍一直感到長達兩年的安置,實有廢校之虞。如今教育局決定在今年九月復校,但相關配套尚且闕如。寶山國小的命運,仍然是問號。
一位關心偏鄉小校問題的教育界人士點出核心關鍵:「有部落,才會有孩子,才會有學校……但是現在的情形是,學校雖然存在,卻已經離開部落……」
|
對於未來延續生活基礎「土地」與「學校」是很重要的兩個關鍵因素。台邦.撒沙勒說,「所以學校跟土地是兩個能不能保證遷村成功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住屋的型式無法改變,說要重蓋也不太可能。但是現在還有兩件事,一個是學校,一個是土地。這個是可以努力,只要政府支持都還有可以做改變,可以努力的。
|
好茶村的魯凱族人表示,好茶村的人「現在」不能死,因為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去年興建長治百合部落永久屋的同時,屏東縣長曹啟鴻曾承諾會盡快解決族人公共墓地的問題。
但部落族人杜勇仁傳道表示,在3月1日由重建會召開的座談會……許多部落族人生活實質上的問題,都只是提出的狀況而已,並未作任何決議。
|
究竟山服社團到部落裡的目的為何?我自己在大學裡任教時,就曾經不止一次地問過這些社團,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的界線與釐清倘若始終未曾弄清楚,那麼還是等到想清楚之後再說吧,假服務之名行異文化觀光之旅,實在不應該是大學生該有的思考與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