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14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歷史散步
「選舉相對多數決.罷免絕對多數決」的問題,不只存在於議員,也存在於立委。即使兩者適用不同的法規,但法規內容卻大同小異。1980年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雖然曾經將罷免改為「相對多數決」,但只維持了十四年,1994年又修回「絕對多數決」,然後一路持續至今。也難怪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被人質疑…
|
日治時期一中學生們為了抗議日籍廚夫中村在校內行使特權、作威作福,因而串聯在深夜裡暴動,甚至短暫佔領了校舍。輿論一時為之震撼,這也是台中一中首次較大規模的抗爭。而這樣身為台灣人的民族意識,也一直是台中一中引以為傲的精神。
學弟妹們一定要知道,中一中是一所在野精神濃烈的學校……
|
1989年當「拉倒吳鳳銅像」事件發生之後,時任省主席的邱創煥宣告三月一日開始,吳鳳鄉更名為「阿里山鄉」…隨後陳永興醫師等人即刻邀請各界人士召開籌建台灣第一座228紀念碑會議,當時台灣正瘋狂簽賭「大家樂」,但這些木工師傅都沒有停止工作,我問他們怎沒去簽六合彩?他們竟然回答說:「228死那麼多人…」
|
我們離開時,圓環邊中正路上的國民黨台南市黨部騎樓下,聚了不少人。遠看不覺得是組織好打算幹什麼事的樣子。白狼大概還沒出面吧。
…我一直分心想著湯德章和陳澄波的事。
他們兩人的命運,不是僅僅「受難者」一詞,可以輕輕帶過。不是這樣。
那是倒吊刑求、肋骨全斷……原地曝屍,不准殯葬…
|
傳統中國悠久的治史傳統,或可稱為士大夫史學。內容主軸是朝代更替、治國興衰、人物臧否,主要目的是讓後世能「以史為鑑」…是一種服務於「菁英政治」的歷史。
新方向我們或可用人本史學敘之…在於讓人學習「如何面對時代,做好一個人」──這包括學會認識過去;學會看見結構力量對命運的形塑,卻保有對人的信心…
|
歷史無法給固定下來,它和過去、現在、未來往往處於一種交互作用的浮動關係,在台灣戰後近六十八年的今天,我們無法不墮入沈思:鄭南榕選擇的路,何以還是充滿荊棘?我們要如何往前走?
…要真正認識鄭南榕,必得認識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台灣。曾經有一位跑船的年輕人,詹益樺,他在鄭南榕的送葬行列行進中自焚…
|
1977年中壢事件發生後
林正杰和張富忠合寫《選舉萬歲》
紀錄那場關鍵台灣政局發展的事件
還在裝訂廠時,警總人員登門搶書
警總搶走九千八百多本
裝訂廠老闆機伶,偷偷藏了百餘本
成了海內外珍本,一本叫價一千元
L 那時在台中市政府稅捐處當工讀生,月薪一千三百元
他花一千元買了一本…
|
台灣光復真食虧,
餓死同胞規大堆,
物件一日一日貴,
阿山一日一日肥。
台灣在光復一年後,竟然餓死一大堆的台灣人,這是自荷西時代以來第一次出現的飢荒災難。施琅在康熙22年(1683年)的〈論台灣棄留疏〉中稱台灣沃野千里,作一年可吃三年。然而1946年卻是台灣人自殺潮達到高峰的一年。
|
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台灣,有另一個國慶日:2月11日的「紀元節」。
1945年之後的台灣,沒有了紀元節,卻迎來了一個有點陌生的國家,和一個全新的國慶日。
儘管意識型態南轅北轍,針鋒相對,1949年以後,不管海峽這一岸和那一岸,對於利用國慶來宣揚國威、高調放話的作法,倒是有志一同。
|
當年採訪徐生明的記者,如今已是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美濃當地的名勝「美濃運動名人館」內,對徐生明也有相當深入的介紹。
徐生明曾說:「球賽總會打到九局下半,人生也總會走到最後的那一天。在人生最後半局,雍容打完比賽,是每個人都可以的選擇。」
|
李登輝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後積極建立本土化史觀,1997年國中課本加入《認識台灣》地理篇、歷史篇、公民篇開始,到2006年實施九五暫綱,台灣史才真正從中國史邊陲的地位獨立出來。原預計2009年實施的九八課綱,卻因為政黨輪替延宕至今,反映了當權意識型態與公民社會的拉扯,又隨馬總統日前的定調再起。
|
2012年陳文成博士殉難31週年紀念日,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和台大,政大,師大等同學合作於當年陳文成博士屍體被發現的地點,舉行紀念晚會。同時,象徵性地舉行立碑儀式。
馮光遠認為,紀念陳文成除了立碑以外,也可以用行動藝術,例如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到陳文成陳屍地點趴下三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