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3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終身教育
在教學現場裡,除非老師們馬不停蹄地趕進度,否則,不是高一上學期的臺灣史得被迫縮水提早上完,就是高二上學期後半的世界史得受到擠壓晚點上,中國史才能勉勉強強在2個學期內教完。在已經有超過6成的成員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國家中,主政者要求未來的公民不成比例地去學習明明是另一個單一國家的歷史,正當性何在?
|
喧譁一時的高中課綱微調案,2/12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判決,教育部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敗訴。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福鐘指出,課綱微調只有在中國史是微調,台灣史部分卻大修,有些章節還被改了一半以上,改過的課綱不但強調漢人來台的一些微小建設,還把日本對於現代化建設的部分抹去,甚至重新使用「光復」的政治詞彙…
|
今天的回家功課
請家長寫期末考卷...
希望教導處明天不會電話響不停...
|
我是個資深PTT鄉民,在鄉民這個詞還沒出現前就開始在用了。如果你不知道PTT是什麼也沒關係,那正好突顯了我想表達的主題-代溝……我在上課的時候不時會使用鄉民的語言,其實也不是刻意,因為接觸過的東西會自然而然在說話的時候流露出來。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老師們之間典型的對話(如上圖)……
|
我大學時在誠品的地下室看了紀錄片影展,其中一部反中油後勁汙染的影片,當地居民取水溝的水竟能用火柴點燃。我至今仍記得居民對採訪者說:如果你住這種地方你要做暴民否?
這麼多年來,不是從服貿議題開始,土地被剝削、農民被剝削、弱勢群體被剝削時,都有很多人被迫當「暴民」。暴民不是一種身份,是一種階級…
|
真正的公民教育是屬於一種通識教育,由於公民參與的領域極廣,大凡與自身有關的政策都包含在內。其中必然存在不同於你求學、職業所擅長的專業知識。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我認為合適的學習方式並非「不懂就閉嘴」。
關於學習,一直都是存在著嘗試、錯誤、再嘗試……逐漸向正確修正的過程……
|
透過圖示,我們訝異所謂課綱調整案十人檢核小組之間的關係竟是如此盤根錯結,攀親帶故。所謂的客觀、專業,其實全是就「政治立場」為依據,以「黨同伐異」為原則。
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認為:我們不該接受體制外的課綱調整案十人檢核小組干預歷史課綱,高中課綱審議委員會課綱小組成員的遴選機制更必須公開透明…
|
最近因為高中國文與社會課程大綱往中國方向微調(特別是在歷史領域上)的問題,有許多人質疑被改成大中國主義思想,且之所以有這種改變,其主要作手就是身為召集人的(前台大)現文大哲學系的王曉波教授。
我比王教授要更適合出任召集人。理由請看看下面的分析。
一、學識面:學術經驗與歷史無關,我贏…
|
「老師!我的黑豆為什麼骨折了,怎麼辦呢?」孩子納悶的問我。「老師!為什麼我的豆子特別矮小呢?別人的都這麼高?」我淡淡的微笑給她一點信心。「老師!有紫色的小花開了喔!你看,好多喔!」太棒了,給了上學的孩子一股生命力。
生命,是一種充滿希望的美好,而我們又何其幸運能體會它。望著孩子驚奇的表情…
|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舉辦了第一屆「台大簡報比賽」,起因是他在美國才發現美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很強,但台灣的有待加強,所以在台大開了簡報課,今年乾脆辦比賽,強迫修課同學參加,也讓其他沒有修課的同學來挑戰。聽完了18位同學的簡報後,我想歸納幾個重點,可以供以後的同學參考。
不要討好「所有人」…
|
有很多讀者朋友不懂藝術、不懂法律,也不懂商業,但就是覺得范可欽一幫人做錯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到底問題是出在哪咧?
在西方倫理學中,禮貌或禮儀通常不被視為倫理學的主題,「無禮」代表「行為上的無知」,而不是「道德上的錯誤」…但中國不同,孔子以來的傳統,都把「禮」整合在道德之中…
|
我們的考試是,老師出一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中學了「過程」,而考試只考你那麼未知的「解答」。
看出來問題在哪裡了嗎?
現實世界大多時間我們都知道解答是什麼,未知的是過程──因為現實世界沒有公式。或者說,要讓現實世界的問題,跟課本裡的公式對上,往往需要做許多大膽的假設,考慮各種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