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伸公民新聞觸角,主動投入媒體突圍

  *花東邊境的太平洋海岸/攝影/關魚/2007

 「媒體和立法院並列台灣社會兩大亂源」,這幾年似乎越來越形成普遍的共識。

「台灣能不能有一個更好的新聞媒體?」2006年底在台灣好生活報創刊前,我反覆詢問已當了十年傳統報社文字記者的自己。

這個問號至少牽涉另外四個問號:「什麼是媒體?什麼是新聞?什麼是更好?」以及可能是最關鍵的:「怎樣才會更好?」

隨著現代人對資訊需求的增長及網路時代的發展,媒體、新聞的定義跟傳統傳播媒介相比,已有顯著的變化。顯而易見,閱聽大眾對傳統媒體「形同餵養式」的新聞內容品質,越來越感到不耐,對其中層出不窮的侵害人權報導,越來越感到無奈。

廣義的大眾媒體是「大眾容易和頻繁接觸的傳播媒介」,網路媒體有可能成為大眾媒體嗎?從傳統報業的規模,受閱聽者習慣從網路免費取得新聞內容的影響而嚴重萎縮,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進一步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網路提供的新聞內容,絕大多數還是來自傳統新聞媒體,當傳統媒體的專職新聞人力不斷削減,誰來提供網路媒體的新聞內容?

回到「什麼是新聞?」,字面定義是任何能讓人擁有「新的見聞」的內容,但只要是你還不知道的東西,就可以稱為新聞了嗎?如果是的話,台灣新聞私有化、廣告化、淺薄化、單一化、綜藝化等問題,也就不會那麼令人憂心了。如同立報記者胡慕情在個人部落格發表「當眾聲不再喧譁」一文所指出的,理想新聞最基本的價值標準,應該具有「公共性」。

  *台南縣土溝村的稻草人作品展/攝影/關魚/2006

兩年前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刊宣言寫著:『主流媒體大幅失去討論、形塑良善公共政策的功能,讓台灣開放總統直選後,一直陷在「只有選民,幾乎沒有公民」的窘境。』身為發起人和總編輯的我,也一直期許把這裡經營成一個「能讓更多人瞭解與關心公共政策」的媒體平台,然而,從目前本報「所有人力是由熱心朋友們義務無酬組成」的架構,及「公部門許多資訊不公開」的限制,要達成公共媒體的理想,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個人認為,在當前充斥失望和無奈的環境裡,得知台灣還有許多美好的人事物,會提昇大家「嘗試瞭解週遭環境」的興致,而「嘗試瞭解公共政策牽涉的各種背景」,會是邁向關心和監督的第一步。

因此復刊後的台灣好生活報,會以提供「台灣美好的人事物報導」和「牽涉各種公共政策的背景與評論分析」為兩大內容主軸,初期會先運用義務公民記者的「專題報導」,及主筆編輯群提供「主題文章」的網摘方式來涵蓋,每天在本報首頁右上角,則會有讓大家共賞台灣之美的照片更新。

過去舊版頭條新聞的寫作者人數屈指可數,復刊後的專題報導人力將會逐步擴充,除了向我所熟悉的幾位各有專才的友人邀稿外,也會適時適度開放給在各大專院校教導深度採訪寫作的老師們,作為學生採訪專題的發表平台之一。

主題文章的範圍,除了舊版的環保生態生命人權終身教育醫療健康行政司法民間組織媒體觀察運動體育歷史散步地方采風國際視窗性別尊重音樂影劇美食妙飲書網悅讀網路探索藝術文化台灣詩文之外,將新增「農林漁牧經濟金融特別推薦」等單元。


台灣好生活報預計在下週五前(2009/4/24)正式復刊,敬請期待。也請各位讀者屆時不吝多多給予我們,「怎樣做才會更好」的建議指教。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09/4/15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福熊's 的頭像

為了淨化人心,以後可能要多摘錄人間福報及好消息雜誌吧!:P
http://www.merit-times.com.tw/
http://www.goodtv.com.tw/

換成網摘模式之後,收錄是不難啦!不過網摘時,覺得網路速度有點慢耶!是我的錯覺嗎?

aboutfish's 的頭像

福熊:

謝謝你來報到,也已經在後台看到你摘錄的文章了。標題、分類都ok,不過網摘的文字只有39字會出現在首頁,要讓人一眼就看出文章的重點或吸引更多人進入閱讀,要選取哪個段落作為網摘內容,可能要多斟酌一下喔。

你列舉的媒體內容若要同時摘圖文,可能還是要先取得授權再摘吧(純文字就比較沒有爭議,畢竟我們只引用一小段作為推薦),但我還是希望能多多挖掘「既有媒體以外的好文章」啦。

批ㄟ司

速度的問題我這邊算是正常的,實際情況如何可能要再看看其他人的情況,並問問查爾斯吧。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