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彰化做田人

現在還寫「農用」就太遜了,寫上「做田人」才是真正愛台灣啦!

分享本篇文章:

1990‧往昔的淡水全家割稻

在燈箱看到全家一起割稻的這一格底片時,著實被嚇了一大跳!怎麼我也會有這麼古典的收割照片?而且,最不思議的是,竟然是20年前在淡水拍的!

一大片水田可以綠化景觀、調節氣溫,颱風時更可以疏洪,以現代的觀點看水田,兼具環保與生態保護的作用。只是,這片稻田早已消失,變成淡海新市鎮的某一戶豪宅,或者是某一景觀大樓的基地。現在淡水還有水田的地方,屈指可數者,無出三四。

看著這張無意間發現的陳年照片,不禁想著:這幾年的淡水的生活環境有變得比較好嗎?

⊙ 淡水崁頂,1990年7月

 
分享本篇文章:

美濃凱稻,願你們好好長大

八分大的田如果完全用人工插秧,可能要插一整天。現代農業都使用插秧機了,但在地窄人稠的台灣,為了善用僅有的土地,在插秧機梳嘩梳嘩地插好秧之後,還是會用人工方式在機器沒插好的地方進行「補秧」。

那天,插秧機來回運作了一個多小時,這位協助補秧的婦人卻在田裡補秧達兩個多小時,從她的動作彷彿可聽見從身軀傾倒出來的話語:「你們要好好長大啊!」

分享本篇文章:

凱稻,一分耕耘

7月22日上午在彰化溪州「圳寮村」村民特地書寫「歡迎凱稻來溪州自由安全成長」的海報,及二林相思寮被徵收戶居民手持「我家,不賣!」標語的護持助威下,「凱稻」第一批秧苗正式落腳彰化。相思寮居民代表陳文忠表示,今天是縣府限期他們自動拆遷的最後一天,然而國科會的評估報告已經證明原地保留相思寮是可行的,政府卻還是硬要他們搬家!非常不服氣的相思寮人不懼政府強逼,「絕對不賣自己的家園」。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