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是北海岸金山萬里一代傳統捕撈青鱗魚的方式,透過一人點燃磺石(電火石)照亮海面,其餘船員乘機打撈魚隻。
【編按】更清楚的蹦火仔式撈魚照片請看chung810拍攝的特寫。
毛足鵟是北半球寒帶地區代表性猛禽之一,為了禦寒,其跗蹠(鳥類腳部沒有羽毛部分)處全裹羽毛,故得名。 因為台灣不是其渡冬區,所以出現的紀錄次數不多;2011年初有人在清水濕地一帶,發現了一隻渡冬的毛足鵟,又再次掀起如2007丹頂鶴的瘋鳥盛況。
攝於金山李天祿紀念館,重新包裝後的亦宛然劇團,也著力於社區藝術推廣的志業,現場有不少兒童、青年志工示範偶戲教學。
紅胸鶲在台灣算是不常見的過境鳥,公鳥的夏羽,從喉部到胸部會紅成一片,遠遠看起來就好像是繫著紅圍巾一樣,不過這樣羽色的公鳥在台灣卻相當少見。紅胸鶲在樹枝停棲時常常會翹著尾巴,尾巴下面的白色尾羽就相當的明顯,他的日文鳥名「尾白」就是用這個特徵來命名的。
黃連雀在臺灣是較少見的過境鳥。冠羽聳立的牠,看起來相當帥氣。連雀這種鳥的羽毛相當的細密,所以在肉眼觀察的時候,都覺得牠肉黃色的羽毛,就像披著高級的皮革一般,十分地有質感。可惜拍照很難呈現出這種質感。
領角鴞棲息在低海拔的闊葉林中,是台灣海拔分布最低,且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的"貓頭鷹"。領角鴞為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站在有繁密樹葉的樹枝上休息。以小型動物為主食,利用角羽跟面盤集音(聽力是貓的4倍),用聽覺判斷獵物之所在,羽毛柔軟,飛行時無聲無息。
台灣並不屬於丹頂鶴的過冬地點,目擊記錄也十分稀少。「丹丹」是2004年1月在台灣田寮洋發現的一隻丹頂鶴,牠是台灣70年來首次見到的「稀客」。沒想到牠飛到新竹空軍基地,因影響飛安被散彈槍擊中,中彈後送台北市立動物園急救,而台灣打下國際保護的鳥類,新聞上了國際媒體。 2007年11月四隻丹頂鶴來訪,停留台北縣金山鄉清水濕地,生態保育人士以維護生態、避免破壞鳥類濕地棲地為由向縣府請命,時剛動工的金山鄉2-3號道路成為全國唯一因「鳥」一度解約停工的道路,台北縣也因此成為環保生態團體讚賞的典範。 2008年5月中,丹頂鶴走了,同年10月金山鄉2-3號道路復工, 經評估後仍依原路線施作。 2010年6月金山鄉2-3號道路將完工通車,屆時遊客可直接自台二線轉入舖設在清水溼地上的道路,直抵溫泉區。
台灣雖然擁有很多自然美景,可惜公共場所的常見設備,在各縣市政府主事者普遍缺乏美感、又往往採取最低價招標系統的情況下,能夠令人耳目一新、願意多看幾眼的設備並不多,這張是個人認為的少數之一。
2005年我在台北縣金山海水浴場拍到這張垃圾桶,用「把歡笑帶給別人、把悲傷留給自己」的小丑當造型,總覺得頗有一語雙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