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

我不要讓你看到啦!

大家都知道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所以白天就是他們休息的時間。有些貓頭鷹就會找隱蔽的地方躲起來休息。這隻褐鷹鴞就躲在關渡的樹林裡面,相當隱蔽。我是尋著一群畫眉跟白頭翁的驅趕叫聲(白天就換他們欺負貓頭鷹了)才得以尋及他的蹤跡。他圓滾滾的眼睛不時瞪大著注意著我,也許在想我究竟有沒有看到他,模樣相當可愛。這雖然是一張很遮掩的照片,但是卻最忠實的反應出褐鷹鴞棲息的生態。

分享本篇文章:

台灣最小貓頭鷹的備戰英姿

冬天是找鵂鶹的好日子,牠們通常會隨著山鳥們降遷到比較低的海拔,也比較容易被發現;這隻鵂鶹被我發現之後好像絲毫不在意我的動作,而且開始做出好玩的行為,牠慢慢的將身子拉長拉瘦,然後左右搖擺自己的尾巴,牠的雙眼猛盯著某處,不知道發現了什麼,忽地的就衝下去。這個行為應該是威嚇警戒的動作,不過或許牠發現了什麼獵物也不一定。

延伸閱讀:被嚇傻的小葫蘆

分享本篇文章:

巧遇短耳鴞

短耳鴞

短耳鴞的角羽很小較不明顯,是少數能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之一。棲息於開曠的平原、草澤,在臺灣為不普遍之過境鳥或冬候鳥,出現在海岸附近之草原及農耕地,白天多藏匿於草叢或木麻黃內休息,陰天或黃昏始低空盤旋伺機捕食地上活動的鼠輩、鳥類和昆蟲。
 
2010年2月底在巡水田看過境水鳥時,不小心在路上遇到的。

分享本篇文章:

沉睡中的長耳鴞

長耳鴞

長耳鴞因耳羽長而得名,繁殖於北歐、西伯利亞烏蘇里、中國之新疆、蒙古和東北部及日本,冬季南遷至華中、華南和台灣等,平地或低海拔山區雜木林偶而可見,屬為稀有的冬候鳥。
 
白天大都隱伏於濃密的樹林,在靠近樹幹附近的樹枝上睡覺。性機警;飛行時幾乎不發出聲音,突然衝出以其銳利的趾爪抓住野鼠、蝙蝠或小鳥等撕碎吞食,不消化物之骨頭等以橄欖形等狀吐出。

分享本篇文章:

毛絨絨的小領角鴞

領角鴞幼鳥

領角鴞棲息在低海拔的闊葉林中,是台灣海拔分布最低,且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的"貓頭鷹"。領角鴞為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站在有繁密樹葉的樹枝上休息。以小型動物為主食,利用角羽跟面盤集音(聽力是貓的4倍),用聽覺判斷獵物之所在,羽毛柔軟,飛行時無聲無息。

分享本篇文章:

被嚇傻的小葫蘆

鵂鶹體長約15cm,是台灣最小的的貓頭鷹,雖屬夜行性猛禽,但白天也會活動,以昆蟲、小鳥為食;體型比麻雀稍大,其可愛的模樣讓鳥友稱之為"小葫蘆",但性極凶猛,有時比牠大的鳥類一樣會攻擊。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