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都有不少的紫鷺會來臺灣度冬,他們常常選擇水澤一帶的地形棲息,所以宜蘭礁溪下埔、新店安康等地都常常見到他們的身影。因為發音的關係,我們這群賞鳥同號常常將紫鷺戲稱為馬(指鹿為馬)。全身紫褐色搭配胸部垂下來的大片飾羽,在鷺科裡面算是外表相當華麗的。
紅嘴鷗是台灣很普遍的冬候鳥,但是我很喜歡牠們的飛行動作,配上映著夕陽的水面,也形成了好看的畫面。
黑鸛是金門數量相當稀少的冬候鳥,那年冬天有三隻黑鸛在金門度過冬天,牠們通常在傍晚來到海邊一處乾涸的池塘,跟著其他鷺科一起覓食,我躲在車裡,靜靜的等待牠們的到來,看著黑鸛緩慢的在滿天紅霞中飛行,希望牠們年年都可以到金門來度過冬天。
魚鷹,又稱為鶚,是一種以魚類為主食的大型猛禽類,其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國際鳥類保護會議(ICBP)因此以魚鷹做為會徽。 魚鷹在臺灣屬不普遍冬候鳥,出現於河川、湖泊、水庫與海岸,其爪彎曲且趾部具有突刺,加上可旋轉的最外趾,利於捕捉濕濕滑滑魚類為食。
小辮鴴是臺灣出現的鷸鴴科中,唯一有長辮子的水鳥,其特徵明顯,容易辨識,也因此得名;身上橄欖綠的羽毛在陽光下會泛著出七彩金屬光澤,胸前圍著一塊黑色的大圍兜,臉上有著大花臉般的條紋。 小辮鴴為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以嘉南平原及蘭陽平原一帶之度冬數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邊或河口的濕地、草原或水田等。常小群或大族群聚集,少單獨出現。覓食時常抬頭警戒,不易接近,喜以軟體動物及昆蟲為食。集體飛行時鼓翼緩慢,排列不規則。鳴聲像幼猫叫,所以台灣鄉土稱小辮鴴為「田猫仔」。
短耳鴞的角羽很小較不明顯,是少數能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之一。棲息於開曠的平原、草澤,在臺灣為不普遍之過境鳥或冬候鳥,出現在海岸附近之草原及農耕地,白天多藏匿於草叢或木麻黃內休息,陰天或黃昏始低空盤旋伺機捕食地上活動的鼠輩、鳥類和昆蟲。 2010年2月底在巡水田看過境水鳥時,不小心在路上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