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9 月 11 日
留言寫歷史,送《牽阮的手》電影票!
*《牽阮的手》電影劇照*
2011年台灣好生活報總編輯關魚最推薦的台灣電影《牽阮的手》終於在本週上映了!或許你已經在網路上看過預告,或許你從台灣好生活報影劇網摘或其他朋友那裏聽說過這部電影的些許傳聞,但這一切都比不過你走進戲院親眼目睹《牽阮的手》全片精采動人的真實。
這是一部甘願讓我自掏腰包買下20張預售票分送親友的超級好電影,其中八張將留給響應好生活報徵文活動的讀者,只要你先登入好生活報會員帳號(非會員恕不符合投稿資格,但只要花一分鐘填寫資料就立刻可以加入),在本篇公告底下以「台灣歷史與我」為題寫下超過600字的留言,符合規定的前八名就可以獲贈電影票,額滿為止!(已額滿截止)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11/11/19
【特別附註】
1. 購票款項並不計入台灣好生活報的支出(亦即並非拿讀者們認購扭轉新聞的資金來花錢),純粹是個人基於推廣好片的熱情、支持好導演的用心,而自願從微薄腰包另外掏錢買票,若你來不及在額滿前參加本項徵文活動,也希望你能自行買票進場欣賞,我相信有很大可能性你會覺得非常值回票價,而且跟我一樣想用盡辦法,推薦給更多人看!
2. 預售票需在電影首輪放映期間用完,因此待徵文留言額滿後,會儘快跟符合規定的得獎者取得聯絡方式,以限時專送信封寄出。
回應
我是頭香﹐我要帶牽手去看。
北極熊:
不是光留言就可以獲得贈票,請看清楚,規定是「以「台灣歷史與我」為題寫下超過600字的留言」,此等徵文留言才算是符合贈票資格的喔!
台灣歷史與我
台灣歷史與我的關係是建立在對台灣文學的認識。生在1980年代的我,是在台灣民主運動的風氣下所孕育的胚胎。從小我就對台灣的社會有關懷的興趣,大學的學習讓我進入學科的殿堂,用更多的角度來關心台灣。文學有它的藝術審美性,但是它也是某種歷史的見證和時代精神的凝聚,尤其台灣文學更是這樣的產物。
因為喜歡日治時期的文學作品,所以讓我情牽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透過文學的形式,台灣歷史呈現出各種事件與心靈交織的風景,比如賴和寫霧社事件抗暴精神的詩、林輝焜寫1930年代大眾通俗文化生活的小說、張文環在皇民化時期寫地方風俗的常民面貌和對台灣步入現代性的反思等等,台灣歷史除了物質文化、事件敘事以外,台灣文學就像是一幕幕的鏡頭讓我們穿越時空進入歷史的景觀當中。而且隨著許多日治前輩我把台灣歷史的路一直連貫性的走到戰後,張文環、龍瑛宗、楊逵等等都是在戰後仍然注目著台灣社會的作家。他們的心與眼走過了台灣的兩個時代,見證時代與時代的轉換,牽起了我對台灣一種脈絡性的了解。
當然台灣歷史與我還是要回到自身發展的現實,我想日治時期批判性的精神與對社會的關懷,一直都是在我身上重要的奔流,提醒我不管自己在甚麼樣的位置,要記取台灣人的一種對社會的良知和責任。就如同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曾說,"啊,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不能放在一起併論的呦!"這樣的警覺,是我不論在任何位置,都會自己反思的歷史警語。台灣走過為民主奮鬥的社會時期,但是人民的幸福是否跟著進步了?或者,什麼又是人們所以為的幸福呢?
發展主義的政治生態,常是台灣社會運動一再集結的原因,媚俗的文化現象,也成為台灣文化或藝術界近來的不滿,這些都讓我思考到關注人民幸福的想像,是必須延續到不同台灣世代,也必須由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斷發思與做出行動的。台灣歷史與我的維繫是台灣文學中一股人文精神的思考、批判力量。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累積,我非常樂見,導演從台灣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見證轉化成文化資源,繼續傳遞創造台灣歷史的現場人物,他們的精神與意志的延續。我想會有越來越多人文力量的匯聚,讓台灣的世代走出有精神價值的路。
anitatds:
非常謝謝你成為第一個參與本次留言贈票活動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另,原先你留言時沒有分段,恐不利其他讀者閱讀,請容我雞婆地幫你分成四段以維持版面易讀性。
每次在觸及台灣歷史時,總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尷尬。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都是民國38年從大陸來台灣的。大家俗稱的’芋仔’。歷史上,二二八、白色恐怖全都有教過,但在家族的經驗裡,我們總因為是外省人而備受本省人排擠,絲毫沒有因為是政府一起播遷來台的一員而有什麼優勢。這種血統好像是秘密一般,不能隨隨便便被發現。而面對歷史事件,不是保持緘默就是選一邊站,好久好久以來,我選擇默不吭聲。過去的事件就算了吧,反正死者也不可能復生啊,為什麼要挑起對立、製造更多仇恨呢?...我一直無法理解。到大學修了一堂戰陳翠蓮老師的戰後台灣民主發展史,裡面提到從威權體制轉移到民主政治的轉型正義。在政權替換的過程中,台灣和平轉移了威權體制。但昔日的威權政府沒有垮台轉型成政黨,而這威權轉移到民主中間被犧牲的人民,卻沒有得到一個清楚的交代。每一個故事沒有被徹底的調查跟翻案,後來看到受難者家屬拒絕撫恤金、要求交代,我才真正了解到…他們不是麻煩製造者,他們要的,不過是個真相、一個道歉。在紛亂的歷史洪流中,不分族群一定有人獲利、一定有人受害。受害的不應過分利用自己的悲情,而獲利的更應該站出來,為正義公平發聲。不可能把人們貼上標籤,分門別類。我不會說哪邊一定是受害者、哪邊該被逐出台灣。畢竟,現在我們一起生活著,一起為台灣打拼。歷史,是該學到教訓、學會面對,但是未來該往哪裡走或許才是我們最最需要好好關注的。療傷、止痛,記取教訓、再出發。
君君:
抱歉,本留言贈票活動需要以「會員登入」後的狀況來留言才能符合資格,你這則是採取未登入的方式,請趕緊加入會員並登入再留一次,才能列入贈票行列喔!
每次在觸及台灣歷史時,總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尷尬。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都是民國38年從大陸來台灣的。大家俗稱的’芋仔’。歷史上,二二八、白色恐怖全都有教過,但在家族的經驗裡,我們總因為是外省人而備受本省人排擠,絲毫沒有因為是政府一起播遷來台的一員而有什麼優勢。這種血統好像是秘密一般,不能隨隨便便被發現。而面對歷史事件,不是保持緘默就是選一邊站,好久好久以來,我選擇默不吭聲。過去的事件就算了吧,反正死者也不可能復生啊,為什麼要挑起對立、製造更多仇恨呢?...我一直無法理解。到大學修了一堂戰陳翠蓮老師的戰後台灣民主發展史,裡面提到從威權體制轉移到民主政治的轉型正義。在政權替換的過程中,台灣和平轉移了威權體制。但昔日的威權政府沒有垮台轉型成政黨,而這威權轉移到民主中間被犧牲的人民,卻沒有得到一個清楚的交代。每一個故事沒有被徹底的調查跟翻案,後來看到受難者家屬拒絕撫恤金、要求交代,我才真正了解到…他們不是麻煩製造者,他們要的,不過是個真相、一個道歉。在紛亂的歷史洪流中,不分族群一定有人獲利、一定有人受害。受害的不應過分利用自己的悲情,而獲利的更應該站出來,為正義公平發聲。不可能把人們貼上標籤,分門別類。我不會說哪邊一定是受害者、哪邊該被逐出台灣。畢竟,現在我們一起生活著,一起為台灣打拼。歷史,是該學到教訓、學會面對,但是未來該往哪裡走或許才是我們最最需要好好關注的。療傷、止痛,記取教訓、再出發。
huinchin:
謝謝你成為第二個參與本次留言贈票活動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台灣歷史與我----美麗島
美麗島事件之於我們這一代大概都是歷史課本裡眾多事件其中之一而已。縱使我們都聽過這起事件對台灣的民主之路有多大意義,然而選舉反覆消費這件事讓我們對美麗島事件逐漸無感。其實選擇這個主題很重要的一個意識是因為發現美麗島事件的律師世代和政團世代之間其實有一些認知上的差異。為了瞭解這個至今仍無解的深刻問題,決定先了解美麗島事件林林總總。比起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其實美麗島事件裡的政府少了很多專橫色彩,一方面是國際強權壓力,一方面是黨外人士史無前例的團結。對於團結這一點我有很深的感觸。當時台灣民主國之所以潰不成軍乃是因為民間上下、左右的立場極度鬆散而缺乏團結。上下的意思是唐景崧政府心懷出走而劉永福卻堅持死守而終至南北分裂;左右的意思是崇尚藍地黃虎愛國精神的百姓和迎接日軍盼望劫殺擄掠盡速結束的商人——對外對內不一致如何搏取外界力量支持與重視!然後是二二八事件,縱使民間菁英極有想法,然而日本政府和中國政府的行事作風和官僚體系實在大不同,菁英純粹的天真和熱血讓他們內鬥、對外槍口不一致,而導致清鄉的悲劇。這些先菁英奮鬥過、走過的事件在選舉時都要一再被挑起並被放大檢視政府的迫害甚至扯上省籍情結。為什麼要這樣?
必須說台灣人太習慣活在悲情裡了。但我們真有那麼悲情嗎?
活在當代的我們對政治消極、活在悲情的氛圍讓歷史停頓了。完成民主絕對不是過去奮鬥菁英們的願望,能站在那樣的高度寫下民主血淚史的人們絕非目光如豆之輩。我們相信政團世代是超越時間、最為積極、最有抱負的的歷史書寫者。如果沒有遠大抱負,何以楊青矗、王拓等兩大不同意識形態的群體對外一致?無非是愛國,要推進台灣!從黨外人士的回憶錄和採訪整理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外人士的義無反顧,也體會到縝密思維對於推動政治活動的重要,還有如何在權謀之下不忘初衷。
我們覺得對於年輕人實在有必要回頭審視這一段被扭曲解釋的歷史。同樣一個generation,當時的年輕人關心時事,動腦思考,我們是否太安逸於得來不易的民主並視之為理所當然。走在台北街頭,諸多年輕人眼神空洞實在令人心寒。台灣真需要改革,是悖離悲情而大刀闊斧當今的腐敗。
吳雅琦:
謝謝你成為第三個參與本次留言贈票活動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身為長期潛水的讀者,也忍不住誘惑浮上水面了:P
=========
台灣歷史與我
對我來說,台灣的歷史,就像是自己父母的歷史一般。熟悉卻又陌生。自己總以為熟悉了解自己的父母。但是在夜裡靜下心來,卻發現自己對於父母過往青春洋溢的歲月與熱情,完全一無所知。台灣對於我自己來講,也是如此。以為自己瞭解這個小島,但在偶然之中,發現自己完全不瞭解這片土地的歷史、不知道這片土地上所發生過的點點滴滴。回頭追尋台灣的歷史,就越會發現這片土地上充滿了許許多多充滿生命力的過往。好的、壞的,熱情的、保守的,總總的歷史,都不存在於自己的腦袋中。膚淺的認識只是表象,一戳就破。
越往過去追尋,就會發現自己身陷在認識自己的樂趣中,欲罷不能。越發想要瞭解自己的祖輩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想什麼?現在的台灣年輕人風迷「少女時代」;八十年前的年輕人經歷「跳舞時代」。現在的台灣人喜歡阿妹;八十年前的台灣人瘋純純、愛愛。現在的台灣人享受言論自由與民主;過去的台灣人用鮮血與抗爭追求言論自由與民主。台灣有著前後相似的一面,也有著進步的一面。但是這些都是必須藉著認識過去所發生的種種,才能比對、瞭解,甚至更進一步維護。一個令人尊敬的民族,背後必有其宏大的歷史。這偉大不在於家業大小,乃在於奮鬥精神的感召。越是認識台灣過去的奮鬥歷史,就越會對這片土地產生認同與感動,心生嚮往之。繼而就會更加地認識自己,並且產生守護的心志。台灣的歷史,就是台灣人的文化根基,這也是滋養與形塑我自己的重要養分。因著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就越發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John218:
謝謝你成為第四個參與本次留言贈票活動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二二八事件對很多台灣人來說都是很深的痛,但無論新聞媒體或大眾在談論228時,大部份注意到的,都是這件事造成的傷害,對受害者的補償,又或是討論228的真相。但這次我們主要注意的地方在228事件跟台灣民主化的關連。
在日本人殖民50年後,台灣人民都迫不及待要回到自己同胞的懷抱,但那時候大家對已經分隔50年的中國的政治狀態不太明瞭,中國那時候雖然已經是革命後20多年,但由於國內局勢一直不穩,而且還處於很多內憂外患中,所以在穩定國家的內部情勢考量下,雖然說是民主國家,但事實上卻有點像是施行一黨獨大,國軍即黨軍。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前,也就是中日戰爭,中日戰爭使中國在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破壞,使建立在一黨獨大的國民政府搖搖欲墜。
在被中國共產黨擊倒後,雖然所剩兵力不多,但其實已經足夠維持中日戰爭前用軍隊控制國家的模式。二二八事件可以視為這種模式下產生的事件。雖然國民政府的兵力足夠控制台灣,但台灣人民與當初民國初年中國的人民我們認為有很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差異是時代差了20年,國際上自由民主的潮流更盛,第二個差異是台灣之前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客觀來說,我們可以認定比較早民主化的日本在自由民主這塊領域累積的知識較多,即使當下是帝國主義風行,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也應該認識不少。因著這樣的差異,台灣人民會有較多的反動,而二二八事件後各方提出的意見,雖然當下不被國民政府接受,但也漸漸把台灣推上真正民主的道路上。也才有了現在這個可以容納不同聲音的民主社會。
ss:
這次的題目是「台灣歷史與我」,所以「與我」的部份也是很重要的喔,不是只去談一個台灣歷史事件,卻看不太到「與我之間的關聯」,可否請你再對你自己上頭的留言做一些「與我」的補充重貼,以便符合贈票資格的「切題」,謝謝。
雖然228事件帶給台灣的族群之間一到難以抹滅的痕跡,但這道傷痕,真的分割了台灣的族群嗎?我想不是的,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能夠和不同的族群一起和平相處,並不會有"本省人"、"外省人"的分別,至少像我們年輕一代的族群,大抵上都可以因為有了228事件的這個借鏡,所以當我們面對所謂的新台灣族群--外籍配偶、外籍朋友時,能夠以更廣闊的心胸去面對他們,讓這些朋友也覺得台灣是他們第二個家。
ss:
謝謝你成為第六個符合本次留言贈票活動資格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我家住高雄市區,美麗島事件發時,我唸國二,雖然離家並不遠,卻不知道發生了什事,學校導師告訴我們有一群土匪攻擊警察,不了解的是,我們的敵人不是共匪嗎,怎麼又多了土匪....但是不能問,在小學時就就隱約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問的. 之後,施明德被抓了,讓我疑惑的是,竟有醫師幫他整型, 醫師是知識份子,聰明的人為什麼要幫土匪的忙? 但真正嚇到我的,是隔年的林宅血案,又隔一年的陳文成命案,在那個年代,雖然没聽過白色恐怖,228事件,但直覺上這些事件含有警告意味.唸專科時看了”布拉格的春天”這部電影,完全無理解片中男主角為什麼要堅持這是我寫的文章,這是我的思想,一直到一切有都被剝奪仍然不改變…真的是不懂.直到幾年後解嚴了,然後蔣經國也死,慢慢的周遭長輩也開始敢訴說一些往事,聽到了黑名單一詞,也了解了什麼是”思想”,同時發現台灣有一群人為了堅持做對的事,所經歷是比電影上更可怕的遭遇…就感覺心好痛.在那時曾跟一位老師討論起林宅血案,我没辦法接受為什麼連這麼小的孩子都不放過,老師小小聲的回答我:在中國的文化裡,這叫”滅九族”.然後,我懂了…在大中國時思想裡,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般小老百姓的生命是不值錢的,没有價值的,然後,我決定了,我是台灣人,我不想當一個中國人.
咕咕:
抱歉,本留言贈票活動需要以「會員登入」後的狀況來留言才能符合資格,你這則是採取未登入的方式,請趕緊加入會員並登入再留一次,才能列入贈票行列喔!
(而且因為近來垃圾留言太多,「非會員留言」需經過審核才會放行,你才會看不到自己的留言而留了很多次,若是用會員登入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以前。
我曾經在國小的鄉土教室裡讀校史時,看見最早的校長的名字是日本姓氏,覺得很奇怪。聽說這塊土地上以前有過日本人。雖然當下覺得也許我不明白的事情還很多吧,但我天生沒有很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國中開始上歷史課時,態度很無所謂、也不知懷疑,反正考試考得過就好,我接受了所有教科書上的歷史,忘記了讀書時各種心裡的疙瘩。
父親是所謂的本省人,母親是所謂的外省人。雖然平常家裡相安無事,但偶爾還是會感覺到不同的背景所產生的差異。高中時代接觸很多台灣文學,讀來讀去卻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寫了這些東西的人又是怎麼想的,抱著許多未解的疑惑度過了忙碌的青春。上了大學之後,選擇了歷史科系就讀,自己去尋找不同觀點的書來看,才發現同一件事情大家的說法可以天差地遠,每個人有不同的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卑劣,而也有各種不同的光輝。原來一切的一切皆有其來由,只等著我提起勇氣去找。
翻閱著過去的紀錄,我卻發現不管何時我們都面臨著一樣的煩惱,我們必須不斷地思考用怎麼樣的方式因應眼前因歷史而錯綜複雜的現實,我們要對抗,或是承受?而選擇了其中任何一條路,又必須採取什麼樣的方式?
台灣的歷史與我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一種愛恨交雜的狀況,但也是我了解自身的唯一途徑。我在裡面看到了很多的逃避,但同時,我也經常看到一些小人物對於理想的奮鬥。當遇到歷史留下的種種矛盾時,我總是猶豫著要不要逃過去當作沒有看到,還是要儘管吃痛也去了解那些。
於是今日,對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期許,僅僅只是也就一個「不要裝作什麼都沒看見。」而已。雖然這樣的期許似乎很小又軟弱,但我希望,最起碼,能夠以不欺瞞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而我想一部真誠的電影,也許能夠再次召喚起軟弱的自己的一些勇氣。
sherry10294:
謝謝你成為第五個符合本次留言贈票活動資格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這個題目我想了幾天,感觸很多。其實我們身處歷史之中,我們是創造歷史也是寫歷史的人。當然我們99%的作為都跟歷史沒甚麼關係。
至於台灣歷史,在我們家,這個話題曾經算是禁忌。
余登發是我外公堂兄弟,因匪諜構陷案被抓的余瑞言算是我表舅,常日跟我舅一起在北端街車站外睡午覺曬太陽。他們是我看過最與世無爭的百姓,在我小學時他們就被抓了。
哥一時,教官推薦我入黨,我爸爸看著申請書,氣得不跟我說話。( 那時候我對孫文還是很崇拜的,我寫的現代知識分子與五四中國還被邀稿登在雄女青年)。
高二時,我們遇到一個非常優雅的歷史老師,她上課的時候穿旗袍,五十幾歲的年紀
粉筆上套上金屬護套,不沾手的,寫滿黑板會退到教室後面請同學上去擦。
字跡娟秀而美麗,可以用優雅的台語講高陽的霍小玉。
講近代史時,她問我們要不要聽228,我們說要,我們把窗簾拉上,當年她讀二中( 雄女)
家裡藏了兩戶外省教員,彭孟緝的部隊在路上殺人...
她當年是雄女的儀隊,也到過碼頭迎接祖國軍隊的.. 那是我們第一次揭開台灣歷史近代的面紗。
我很高興十七歲,我學會不相信教科書,學會自己去查閱資料,去理解這個社會,並且許諾自己不成為一個趨炎附勢,並且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早日正常化。
北極熊:
謝謝你成為第七個符合本次留言贈票活動資格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台灣歷史與我>
Past
我是在書堆中長大的,從小就愛看野史、武俠小說、中國文學、中國故事......等等。
小學、國中、高中,最拿手的科目是歷史。
歷史中最喜歡的是中國史,最討厭的是台灣史。
討厭台灣史的原因是因為我最討厭背東西,對歷史都是用理解,看故事記得。
而台灣史的有趣故事比起中國、西洋史,幾乎根本沒有,所以我也很難有興趣。
還記得國高中時的狀況,同學們也跟我一樣,大家台灣史都很弱,只要考試考到台灣史的範圍,就會覺得很痛苦。
所以我一直以來覺得台灣史是無趣的東西。
背完了荷蘭、葡萄牙、鄭成功、清領前、清領後、馬關割台給日本、國民政府來台、聯合國斷交、外交困境......,
還是不大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學台灣史跟中國史,不能就學有趣的中國史嗎?
背完了那些名詞與年代與人物,還是覺得好容易忘掉。
我根本不在乎台灣曾經是什麼。
「228紀念日」可以放假,每年選舉都在操弄。
「行憲紀念日」跟聖誕節是同一天。
我學完了,但我知道的還是那些很表面的東西,應該說,我不知道要從何接觸那些深層的東西。
那些傷痛、那些省籍、那些黨派,那些一切的一切都離我很遙遠,
或許是因為我父母的家族皆是從清領時代就存在。
而我從小在大熔爐「台北」長大,我不會說台語、不會說客家話只會說國語,同學們之間從未有任何省籍問題。
我根本沒有去了解一切的契機。
Identity
是使我開始想要了解的契機。
漸漸長大後,新聞裡,報章雜誌裡,書裡,認識的人裡,我漸漸的知道了這些事,雖然好像還是離我很遙遠,但是比起以前,稍微的近了些。
我開始知道了,好奇了,探究了。
而越去理解就越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周圍的人的態度,對政治冷感的同儕朋友們,討人厭的選舉,說謊的政客。
我漸漸懷疑我認知的一切,我想知道更多。
從小,就對自己的身分無法有確實的認同。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的國家究竟是什麼?越長大,疏離感,陌生感就更加嚴重。
在看大國崛起[荷蘭]時感受特別深刻,荷蘭每年的節日,父母會領著孩子,體驗他們老祖宗的生活。
而荷蘭的教育,更是從小到大較他們不要忘記老祖宗的事,他們是怎樣才擁有現在的那些東西的,以自己的國家自豪。
(雖然或許是拍片手法啦...)
而我不知道我是什麼,而我的國家又有什麼好自豪的部分(除了夜市美食),我們民族賴以生存的,我們對自己的認同。
一切的一切,我還在探究,而我相信,當我們開始想要去了解那一刻,我們便已開始認同了國家、民族、自己。
感謝好生活報,是好生活報摘取的文章,才讓我對這些事情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我知道了更多事、看到了更多東西,我也知道我怎樣珍惜我的國家,民主,自由。
我不再沉默,選擇去了解、去行動,這是我珍惜的方式。
欽佩那些拍紀錄片的辛苦導演們,他們選擇不沉默,他們讓人們知道更多屬於土地,屬於自己的故事。
感謝關魚分享:)
cloudsky0330:
謝謝你成為第八個符合本次留言贈票活動資格的讀者,贈票事宜的聯絡信件已經寄到你會員資料的信箱。
===截止分隔線===
本次贈票活動到此額滿,謝謝大家的熱烈參與,也希望以上各位收到贈票去看完電影後,能再回來好生活報跟大家分享觀後感喔!
這裡到底是做什麽的地方?
你是想問好生活報是做什麼的嗎?請參考關於我們的創刊宣言和復刊聲明。
最近發現這個網站
很喜歡這篇【台灣的歷史與我】的活動
細細讀過每個人對台灣的歷史的相遇經歷與對台灣歷史的認識
進而更了解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曾經經歷過的人事物
不同族群的生命軌跡
帶來詮釋歷史的角度
這幫助我更完整的去了解當下的台灣
謝謝這八位朋友分享
也謝謝網站的製作團隊
我也好希望寫出我自己的【台灣的歷史與我】
可不可以在多辦這樣的主題【台灣的歷史與我】的活動
希望也可以聽到原住民族群的記憶
Life_in_Collage:
類似的活動,好生活報已經辦過好幾次囉!雖然這次贈票活動已經截止,但還是很歡迎你來分享屬於你的「台灣歷史與我」,只要在底下留言就行啦!過去辦的徵文活動有:
『閱讀台灣‧探索自己』會外賽,讀你,我看見台灣--徵文會外賽評選
寶島台灣,需要我們完成好生活拼圖,底下辦過推薦好生活報留言活動。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