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與政府聯手侵犯人權(下)
*狼煙行動聯盟2009年5月為抗議美麗灣侵犯原住民傳統領域燃起狼煙/攝影/關魚
腦殘、烏龍、垃圾、太超過。這四個形容詞的共通點,在於越來越多人用它們來表達對台灣電視新聞和報紙報導的觀感。
你還記得上次從主流媒體看到的「好新聞」是什麼內容嗎?或最近讀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好報導」?如果你回答得出來,恭喜你,因為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至少你心中對「好新聞報導」有屬於自己的定義,看電視和報紙時仍有收獲而不是覺得浪費時間。
常見的新聞報導迷思
究竟什麼才是好的新聞報導?套些主流媒體和新聞傳播學常提到的詞彙:獨家?客觀中立?作到平衡?從台灣傳播媒體近十年的發展來看,這三者跟好新聞報導的關聯越來越薄弱,甚至淪為「豈有此理的迷思」和「強權虛假的藉口」。解釋如下:
【獨家】獨家新聞的可貴,本該是「勇於挖掘出政府和財團極力隱瞞的弊案」或「有利公益但不為社會所知的人事物」,而非任何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能誇稱「獨家」。
【客觀中立】自始就不存在於新聞媒體。每一則新聞都是記者根據主觀去採訪撰寫(攝影根據主觀去取景拍攝),編輯根據主觀去選擇捨棄或刊登並下標題,每一則報導背後都有某種立場,每一個媒體都根據它自身的生存利益、老闆高層的意志和旗下工作群的主觀抉擇,去呈現各版面或各新聞頻道的立場。每個人都有其主觀立場,只是用「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去衡量的主觀,可稱為相對客觀。
【平衡報導】新聞學常用一個例子解釋「假平衡」:某甲根本沒作壞事,某媒體大幅報導某甲作壞事,然後放上一段或一篇「某甲說自己沒作壞事」作為平衡。台灣新聞界常是連續幾天報導某甲很壞很壞,後來發現很壞的是某乙或查無此事,才用很小的篇幅跟某甲道歉或澄清,但很多沒看到澄清的閱聽大眾仍抱持某甲很壞的錯誤印象。(範例:稻米之鄉被污名化事件)
*2010年元月三鶯部落抗爭尾牙一景/攝影/關魚
以個人十三年來的新聞實務體會,平衡報導的真正精神,其一在於「不輕信單方之言,需多方求證」,其二在於「因社會過度向強權傾斜而必須為弱勢發聲平衡」。第一點是很多台灣媒體搶報獨家新聞時常犯的錯誤,不少烏龍新聞都是如此誕生的;第二點是主流媒體不太會做或做得非常不夠的部分,電視新聞和報紙總充斥著政府、財團、資方、加害者或大型慈善團體的言行,百姓、勞方、受害者和災民的心聲就算見報或上新聞,常只有一小塊。當獨立媒體努力報導弱勢者的聲音,佔有廣大社會資源與發言台的強權還拿「平衡報導」當藉口,要求獨立媒體放進他們的新聞稿或說法,說客氣點是「佔了便宜還賣乖」,講白了就是「欺人太甚」。
收視率和閱報率就是真理?
為什麼台灣主流媒體的平均表現,會越來越腦殘、烏龍、垃圾、太超過?除了他們全都是「長期賠錢就會倒」的商營媒體,還有幾個結構因素:僧多粥少、廣告系統不良、閱聽大眾公民意識和媒體識讀教育不足。
小小一個台灣,電視新聞頻道、報紙和其他新聞媒體的總數量之高,連國際傳播學界都引以為奇,但閱聽市場的人口與支助媒體存活的廣告來源,比起日本和美國的規模小很多,為了搶觀眾或讀者,商營媒體便祭出各種「加料聳動手段」製作各種話題新聞,即使道聽塗說查證不周、抄襲網路人氣作品也在所不惜。只要掌握「食色性也」、「炒作明星」的八卦秘訣,就可以維持「企業願意付錢播登廣告」的收視率和閱報率。
受到壹傳媒進軍台灣後商業炒作非常成功的影響,主流媒體高層的新聞價值判斷這些年越來越傾向「被罵的新聞有人看,被忽視的建設性新聞連市場的邊都沾不上。」如果拿同一家電視新聞或報紙「十五年前、五年前和現在」的報導做比較,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眼睛:「這是同一家媒體嗎?」
加上網路媒體的崛起(年輕人看網路的時間早已超過電視和報紙)、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企業播登廣告的預算越來越有限,還沒倒閉的主流媒體對於迫切的生存危機,最常採取的手段就是「新聞越趨聳動化」、「接受政府和財團的置入性行銷」。
別台灑狗血不夠看,那就灑貓血、猴血乃至人血,屍體和裸體越登越多;小災難要報成「大災難」、小壞事要放大成「罪無可恕」、還不確定有毒也要先「搶報有毒」;製造腳尾飯、黑槍事件等假新聞,「反正不被拆穿就是我贏、被拆穿也是收視率話題」的歪風越吹越狂……這些都導致侵犯人權的新聞越來越多,建設性報導越來越少。想寫公益新聞和製播營養報導的記者們越來越難見容於主流媒體,願意繼續待著的好記者,只有忍辱負重、伺機而動,否則就與老闆分道揚鑣,投身或開創獨立媒體。
*2009年在台東都蘭糖廠莫拉克風災募款音樂會場外的反核攤位/攝影/關魚
強權威脅利誘,主流媒體節節敗退
但真正深入毒害社會、廣泛蠶食人權的關鍵,還在新聞媒體甘於接受強權的賄賂與威脅。傳播學界奉為先驅的麥克魯漢早在六零年代的著作「認識媒體--人的延伸」便指出:
廣告代理業者眼中的報紙,就像腹語特技家看待他的啞巴傀儡。他可以使它說它要說的話。他看報紙,就如同畫家看他的調色盤和一管管顏料……任何私人客戶,都可以隱身於各式公共事務、人情趣味、深度報導的形態與腔調之內。
過去政府和財團多半用白色恐怖或黑道的手段來恐嚇威脅台灣歷代的新聞工作者,壓制各種弊案、公害與醜聞的報導,現在則用向廣大人民收取或搜刮的資本,掐住主流媒體的「財源」,兩種強權掌握媒體財源的比例越高,得以向媒體關說「登什麼、不要登什麼」的空間也越大,有關政府如何失策和亂花預算、缺乏企業責任的財團如何殘害台灣環境和人民等重要的真相,就被種種政治口水作秀與各種假裝成公益新聞的企業形象廣告給閹割了。
上述現象在台灣的實例多如繁星,可參考本報媒體觀察單元的:當「災難」成為「商品」、氣候門醜聞 是抺黑還是真相、20090812 「警民衝突」的真相(旗山國中救援指揮中心)、「假救災之名,行自我宣傳之實」--譴責政府機關違背緊急災害徵用頻道精神、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挪威報業補貼、新聞自由並行不悖;台灣置入性行銷、新聞自由悖不並行、跨媒體壟斷傷害公共利益:中時集團交易,NCC不該草率放行!、商業周刊「醫師詐領健保」的報導,寫錯了、抹黑記者,打壓新聞自由,環保署會不會太過份了?、當國防部打開202兵工廠大門…等等。
*2010年三鶯部落抗爭尾牙的彩色原住民孩子/攝影/關魚
獨立媒體發芽,靠公眾參與茁壯
人生的時間、力氣和金錢都很有限,我們該投資在哪裡?主流媒體傳播設定的議題,常會影響大眾投資思考的方向,2001年我在「少林棒球事件及對媒體的感慨」裡便強調:
媒體具有強大的設定議題本領,然而媒體都報導了什麼?能讓我們因此關心什麼、付出什麼?「話題性」的報導佔去太多版面和新聞時段,「建設性」的報導常是少數、弱勢、容易被擠掉的東西,這是目前台灣媒體每條路線、每個領域都面臨的問題。只要一個話題性新聞出來,多數讀者和觀眾的焦點、時間都會被話題性新聞佔據,更該被注意、討論的議題就被「宿命性」忽略,個人深切認為,這才是當前台灣媒體最需要改革的結構關鍵。
在我心目中,「記者」不只是「記」載發生事件的工作「者」,不只是「守門人」,最大的功用應該是「開窗」,為民眾打開能好好認識周遭社會的窗戶,提供繁忙卻疏離的現代人,思索如何與群體共存的必要視野,因為所謂的「公民意識的建構」,本該奠定在「社會共存共生」的核心價值上。公民不只是選民、也非上公民道德課才開始學,而是當我們踏出原始家庭之後,就需要開始學習「與他人協調共處」、「透過溝通促使社會共榮」的一生功課。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劉孟奇老師曾在「對話的民主」闡述:
在對話中,我們真心為他人考量,並且努力不要離間與冒犯他人;在對話中,我們尋找對方論點中的長處;我們在對話時將自己最好的想法提出,而且知道其他人會試著改善而不是企圖摧毀它;在對話中,我們假設大家對於問題都擁有部分的解答,而藉由聚集彼此的智慧,可以找出解決之道;對話開啟可能性,讓我們可能找到比原來的方案都更好的方案。
相反的,辯論意指我們的溝通是彼此對抗,兩方都試著擊敗對方,證明對方是錯的;辯論的目的就是要贏;在辯論中,我們聽取他人的意見,是為了找出其中的缺點以及可以對抗的論點;辯論導致我們批判他人的立場;辯論造成一種封閉的態度,讓我們堅決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辯論只會更加強化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
要突破政黨和商營媒體為私利製造紛爭對立、無益族群溝通對話、無法理性討論公共政策的結構問題,唯有靠獨立媒體的多元蓬勃發展。當公共發言權不再霸佔於少數豈有此理的人手中,自然能形成真正的市場機制淘汰屢屢侵犯人權的媒體。雖然台灣目前大眾媒體識讀教育的程度與網路媒體的發展,尚未成熟到足以「支持獨立媒體財源長期不虞匱乏」的地步,我但願與更多有志於此的朋友攜手合作,直到更多「關注公共利益的新聞工作者」,能在沒有經濟後顧之憂、無懼黑白兩道威脅利誘的環境裡,持續做出各種深度報導,協助深化台灣民主、形塑美好公民社會。
因為有大家的參與,諸如苦勞網、環境資訊中心、小地方新聞網、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和台灣好生活報等獨立媒體才能走得更好。台灣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是所有愛護台灣的人士必須一起努力方能達成的目標。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輯關魚,2010/4/16
⊙ 維基百科:台灣媒體亂象
回應
獨立媒體真得是很重要 希望妳們能夠繼續加油
taiwanese:
不只獨立媒體對台灣很重要,有更多「懂得獨立思考」的讀者和觀眾也非常重要。台灣好生活報會繼續加油,也希望大家一起攜手合作加油~
深有同感!
特別是知道了,有駐地的記者,利用公司賦予他的地位,遂行個人私利,向政府機關要正式公務人員的職缺(沒經驗也沒資歷就可以上任),年薪七十萬,十年就是七百萬,還有四五百萬的退休金,最後還要頻頻利用公司的頻道來為地方政府政治服務,真可笑。但在這之前,不給正式職缺的首長,就被這位駐地記者利用公司的頻道,極盡人肉搜索、羞辱得不成人形。這兩種極端的新聞的呈現,竟在這個公司頻道上,以獨家新聞來處理,單獨自己一家報導,暗爽而已。
這樣的獨家新聞,不僅像個廣告宣傳,也沒有建設性,不知道是不是灌上獨家就能有收視率?難怪很多學者都說台灣的媒體病得很嚴重,社會也是!
david chang:
你說的情況我也曾聽聞過,而且不只在電視頻道,某些報紙也是。各行各業都有害群之馬,但新聞圈是特別容易被「害群之馬」害到的行業,因為:
一、新聞工作者的表現每天被攤在媒體前面被檢視,好報導通常得不到什麼掌聲與鼓勵,壞報導一定會得到一堆罵聲和批評。
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張白紙有黑點容易將焦點鎖定在黑點上」的人性,讓閱聽人比較容易記住「不好的報導」,要講很爛的新聞隨便都可以舉出一堆例子,但要問到「不錯的新聞」,能講出來的只怕是少之又少。
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素質不良的記者,卻也都有一群相當敬業的新聞人,與一般閱聽人刻板印象相違的真相是:「台灣記者是個很大的集合名詞」,組成與面貌相當豐富多元,請務必點選前述藍色連結了解真相。
對付「不良素質記者」的辦法,是盡量保存對方假公濟私乃至威脅修理的證據,並將證據寄給該記者服務的媒體,檢舉該記者破壞該媒體名聲,通常只要「有憑有據」,媒體高層是不會護短的。但我也需要特別強調,請別只因為「短暫接觸或一次報導錯誤」就驟下判斷祭出此招,否則有可能因為誤會而傷及平均而言相當認真的記者,要用到這招,還請長期觀察確認對方是「不良素質記者」後為之。
很高興看到有這樣的網站, 我想對於政府與媒體的亂象, 受不了的人很多, 但敢出聲的人很少, 希望這樣有想法又勇敢的文章能繼續下去! 加油!
JO:
謝謝你的肯定與鼓勵,要改革台灣媒體和深化台灣民主,需要更多的聲音一塊討論,所以歡迎多多來跟我們交換意見喔~
總編您好!
我能否節錄一小部份,並貼網址在我的部落格,期盼有更多朋友知道呢?
另外,我有個建議,我能否將本文連結提供給台大PTT Media-Chaos板(專門討論媒體亂象) ,讓他們知道更多新聞報導的錯誤與有何獨立媒體可以觀看?
Allen:
一、你不需要每篇都來問耶,本報各篇圖文都歡迎「網摘、引用、推薦、不全文轉貼轉載」。
二、我沒在用PTT,之前已請常用PTT的青年推薦部分段落到那邊去了,但不知是否轉載到 Media-Chaos板。你若有用PTT可代勞,感謝。
感謝總編關魚用心經營獨立媒體台灣好,
如果台灣社會少了像這裡以及小地方大新聞、苦勞網、莫拉克88NEWS等等會主動關注社會底層聲音、觀察披露表面假象的獨立媒體工作者,
這個社會的聲音將不再多元,
小老百姓需要媒體第四權力量的參與,
才有機會與金權世界的視聽接軌,
請台灣好與關魚大大能繼續加油~
為台灣媒體保持住一些清晰的報導空間。謝謝!!!
狼煙行動聯盟:
謝謝你的留言肯定,不過我得囉嗦說明,「台灣好生活」(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和「台灣好」(台灣好基金會)是兩個不同的單位,用簡稱可能造成誤會,以後還是請至少寫出「台灣好生活」五個字,簡稱是「好生活報」不是「台灣好」喔。
過去也有一些朋友問過,本報跟「台灣好基金會」有沒有關係,在此公開澄清,本報與台灣好基金會完全無關,本報創刊早於該基金會的成立,雖然名稱有三個字重疊,成立宗旨可能在某些精神相通,但我並不真正認識該基金會的創辦人,目前也尚未跟台灣好基金會有任何往來。
我會繼續加油,也祝福本篇首張照片拍攝的狼煙行動聯盟要角持續身心茁壯,更有精神面對往後的挑戰。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發覺台灣的新聞台真的病的不輕。日前婆媳因肉毒桿菌中毒事件經衛生署複檢,確定與大溪豆干無關。不過這不是重點。而是報導中記者竟然說了一句:「衛生署」不該未審先判!我當場髒話就飆出來了;在衛生署檢查結果出來之前就斷定大溪豆乾含肉毒桿菌不就是你們這群王八蛋記者嗎?怎麼現在真相大白了就急著撇清,把責任都推給大嘴巴楊志良。更噁心的是,竟然還敢用充滿同情的口吻報導豆乾業者的困擾。當初這群王八蛋記者下標題前就該考慮會有這種後果了!事後才在貓哭耗子假慈悲,以為觀眾都是白痴啊!
過路人:
你的觀察是正確的~「台灣新聞台真的病的不輕」,而且非但久病不瘉,還有病情加重、病入膏肓的跡象。在本報2007年專題報導媒體隨意欺人,下個輪到誰?,內附「台灣媒體近十年嚴重欺人案件一覽表(1997-2007)」,主流媒體這種「未審先判」的報導烏龍佔大宗,還請參考。
魚總編您好
已拜讀過您的文章。我本身可以不看新聞,無奈的是無法阻止家人不看。因為一直以來,晚餐時間都是吃飯「配」電視。要他們改掉這個習慣,跟戒菸ㄧ樣困難,我猜這也是台灣一般家庭的處境。只是想到家人每天都在接收這些爛訊息就頭皮發麻。憶起大學時期曾在課堂上探討台灣新聞節目內容轉變,當初只覺得新聞越來越像綜藝節目,怎麼也沒想到會變成現今這ㄧ副不堪的樣貌。畢業後沒有進入相關行業,一度因無法學以致用而鬱卒,現在反而慶幸當初沒有走這ㄧ行。
過路人:
我家十多年前也是習慣看新聞配晚餐,但自從我進了新聞工作這行,以及父親吃晚餐的時間漸漸延後,就整個改掉了。我家現在很少人看有線新聞台,要看新聞也是轉到公視頻道比較多呢。
日前做了一份有關性犯罪的報告
我的內動機是因為看了新聞報導,但,當我開始收集相關資訊時,
我發現,新聞(特別是網路新聞)的「標題殺人法」實在害人不淺,越來越聳動的標題、完全誤解(或說無視)判決內容的報導,令我感到相當無力。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像您一樣
kk90040:
標題殺人法不只在性犯罪的判決新聞,早已擴張到很多領域,也確實因網路新聞為爭取點閱率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謝謝你的留言鼓勵。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