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09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書網悅讀
「我們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是滿肚子的蛔蟲,但也從來沒有這裡痛那裏癢的倦怠的過日子,真是一個連寄生蟲都很快活的年代。」
……
又香又臭又吵又陰森,但總歸一句就是溫柔的包容所有。包容所有探索和放肆的,就是他永遠的阿嬤。
|
「我幼年時,除了媽媽、兄姐之外,我並不清楚家裡應該還有一個叫爸爸的人。一直到我要上小學前,因為左鄰右舍的家庭都有一個爸爸,才漸漸清楚好像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一個爸爸,而且都應該住在家裡。」
我讀《媽媽的乳房》,腦海中時不時浮現尼采的話,「未經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
|
講求特色的書店究竟還能撐多久呢?揭開夢幻面紗,看到的是刺眼的赤字。特色書店除了特色與交流,有沒有更充實的成份存在?是這種思考讓我了解書店並不是一件夢幻的事物,而是將閱讀價值帶進社區、社會的責任。像小小書房的店主即使有繁多藏書,但絕對沒有將開書店視為夢想。他將書店視為對社區的一個責任……
|
在此之前,我未曾見過齊邦媛本人,僅讀過作品。當她致辭,一開口就是「我們台灣文學」、「我們台灣」。她說:「我們台灣文學要加油。」要掌握我們的優勢和特質,好好努力,不要輸給中國文學。聽得我五內翻湧,感動異常。
後來得知,「我們台灣」是齊邦媛的口頭禪。
|
正如《大江》自己所說的:「隱忍不言的傷」,要能夠被揭露、被治療,「見證」是一道必要的手續……還原歷史場景,事實上是見證者和記述者的合作過程。記述者同時也是語言的擁有者,換句話說也是歷史的詮釋者。而在記憶的競爭場裡詮釋歷史是危險的,尤其當詮釋者握有充分資源,知道自己的語言操作會引發……
|
真的能向別人誠實揭露自己旅行點滴的人,並不如我想像中的多。
起碼,我的旅行:
沒有讓我變得堅強,只是讓我知道自己的軟弱。
也沒有讓我覺得自己多聞,只是讓我發現我不知道的東西還有更多。
我看到太多比自己不幸的人,他們認真的活著,而我只是經過。
|
台灣應該開始學習 Google,我們不需要投資重複的資源耗費在掃描相同的書目上。每個硬體生產商、平台製作商應該好好坐下來,組織一個公領域圖書掃描計畫,各自分派掃描任務,從國圖、台灣分館、故宮、台大、中研院等圖書館裡挖掘公領域圖書的寶藏。
|
最近有位認識多年的網友"貓。果然如是"出版了《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圖文書,書中主要以手繪方式呈現下課後不斷進行的生活旅行,其中包括拜訪台灣各地許多的獨立書店,一個人的散步,尋找台灣美味,甚至課餘時間參與的烘焙課,手做縫製以及寫作課等等生活的各個片段。
|
年輕人質樸與敏銳的心靈一向是社會的體溫計,每個世代的年輕人都會選擇自已嫻熟的工具與方法,去反映時代與表述自己:六O年代用詩歌,七O年代用小說,八O年代用電影,九O年代用紀錄片,兩千年之後用網路與部落格。每個世代用自己的方法書寫著自己,也直接或間接地描繪著變遷中的台灣。
|
我們一年可以出版四萬種新書,但能夠上架成為電子書的,卻只有區區的一%、二%。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在台灣能上架的電子書這麼少呢?
雖然依照電子書主管部門長官在本站的留言,經濟部工業局對推動電書產業做了好多好多工作,可惜的是,如果藥不對症,事情做得多,對解決問題也沒幫助。
|
隔著玻璃看著不再威脅自己的天氣,抱著幾本書在溫度適中的空調和輕柔音樂裡沉浸一個下午殺殺時間 ;或許是為了陪伴侶在百貨公司大特價時殺入人山人海的賣場,卻在無法提供任何購物意見的情況下悄然退出貨物堆,逕自走到設於百貨公司某一層的外國書專賣店或連鎖書店……
|
在Q&A時間,我問老貓:「在將書籍內容數位化的過程中,哪個部分是最困難的?」他想了想,說(大意):
最難的是你要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他要怎麼使用這本書,然後設計出一個便於使用的介面。總而言之,就是要擺脫過去一頁頁的思考方式,而是從更為整合的角度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