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上

(2009年立委林益世凍結公視預算而引發【搶救公視】
 
編按:日前發表「台灣假新聞越來越多的祕辛」獲公民影音資料庫轉載後再被轉貼到 ptt,底下噓文者的質疑其實跟我 2001年發表【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系列文章有共通處,可作為該文的延伸閱讀,裡頭不只談媒體,在(下)篇還舉了立法院作例子,適逢今日是台灣罷免立委行動的關鍵前夕,特此重刊。
 
〈前言〉
 
「媒體和立法院並列為台灣社會當前最大亂源」,相信已成為許多民眾的真實心聲。忝為媒體工作者之一,曾經接觸過不少對新聞工作非常認真又有理想的記者和前輩,歷經這些年來的近距離觀察,個人發現:他們的努力常被淹沒在「平均水準不高」的各家媒體中,他們的熱誠常被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和辱罵所澆熄。
 
因此在正式講「媒體改革」這個非常大的命題之前,我要先謝謝所有曾經真心為改革媒體努力的先進,不管是來自媒體內的工作者,或媒體外的監督者。因為你們曾經付出的努力和堅持,台灣媒體因此留下過許多重要且精闢的報導,即使這些報導所引起的討論和表面的注意不若「話題新聞」來得多,但在台灣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這些報導所發揮的影響力,絕對都曾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我也深信,沒有你們的努力,台灣媒體的整體表現一定比現在還糟。
 
由於你們的付出、經驗和智慧,讓我這個後生晚輩能寫出以下的評述,也希望各位前輩能對其中不盡理想之處提供寶貴的意見。(註:此時我的記者資歷僅5年)
 
〈改革的起點〉
 
做任何事情,「將心比心」都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在進行批判的時候,若不能做到將心比心,被批判者通常「根本聽不下去」,最後就會淪於一片你怨我艾、於事無補。批判是促成媒體改革最有效的道路嗎?以敝人在媒體工作近九年的觀察和體驗,我會回答:「並不是。」個人認為,兼有鼓勵和監督的『教育』,才是最有效能促成良善改革的方式。
 
請大家回想一下學生時代或目前所在的職場吧!如果老師或老闆對你的好表現都視而不見,只針對你的過失和錯誤罵個不停,即使罵得有道理,你會很甘心去改過向善嗎?若有些過失根本不是你造成的,卻因受到同儕波及而一塊被罵到臭頭,你作何感想?更有甚者,明明是乙同學或乙同事搞出來的烏龍,只因甲同學或甲同事是對外掛名的人,結果大家只責怪甲,放任著乙胡作非為,這又怎麼可能讓事情有所改善呢?
 
「媒體改革」在台灣勢必是場持久作戰,想要打贏就需抱持將心比心的態度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閱聽大眾必須要瞭解基本的「媒體生態、運作方式和限制」。許多媒體前輩嘗試從媒體內部改革,卻發現在處理媒體資方和勞方的衝突時,記者們一點也不比其他行業的工作者高明,然而媒體工作者若懂得將「媒體生態、運作方式和限制」透過各種管道教給大眾,至少能讓廣大讀者和觀眾瞭解媒體改革的困難,也才有機會讓瞭解媒體運作的讀者成為支援改革的後盾。
 
〈改革認知之一:新聞工作的最大敵人是時間〉 
  
不管是電視或報紙報導,通常都無法做到新聞雜誌般的深入詳盡,最大的關鍵便是出在「每則報導的處理時間」。每回聽到有人批評電視新聞膚淺,嫌棄晚報新聞錯誤百出、日報新聞不夠深入,我就會忍不住想反問:「你知不知道一則電視或報紙新聞有多少處理的時間?」
 
英文把新聞截稿時間稱為「deadline」是非常傳神的,處理新聞不像打電動玩具擁有「replay」的權利,一旦該日的截稿時間到了,就像死亡線一樣,死了就死了,想復活?等隔天吧,而且還不見得有復活的機會。意思就是,在截稿時間前來不及端出的報導,就沒有被播出或被刊出的機會,管你所製作或撰寫的報導是多麼重要深入精闢,照樣躲不過躺在垃圾桶的命運。
 
一般說來,一則電視報導所擁有的處理時間最短,晚報次之,日報再次之,新聞雜誌不是每天截稿,自然有比較多時間去深入採訪和規劃寫作。
 
【電視報導的處理時間】
 
根據個人觀察,一組電視記者平均每天要處理兩到三則新聞,遇到大事忙碌期,可能要處理五到六則,乃至不斷連線的SNG。電視新聞一定要有畫面,沒有畫面的電視新聞跟廣播沒有兩樣,所以扛攝影機的電視記者通常比較凶悍,為了搶拍畫面幾乎什麼都做得出來。(註:這不代表搶拍的不擇手段都是對的)
 
電視記者要進行一天的採訪前,通常需回電視台開早上的採訪會議,攝影記者就順便拿取動輒上百萬的攝影機,開完會才開始做早上的採訪,如果不是衛星連線,扣除來回交通時間和剪接時間,所剩的才是真正處理新聞的時間。為了趕在中午新聞時段播出,在早上召開的記者會,電視台記者都不得不先走,過了早上11點多才講的重點,通常都來不及在中午新聞播出,除非是現場連線。下午的採訪為了趕在晚間7點播出,也是相同的情況。如果是每個整點都要播出新聞的新聞台,處理新聞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得更厲害。
 
電視新聞還有一個攸關時間的關鍵:每則新聞的播出長度。一則新聞播到超過一分鐘就很長了,要把一件事情用一分鐘講完,再怎麼樣都深入不到哪裡去。為了製作一分鐘的精華新聞,電視台給了記者多少時間?採訪、剪接、撰寫旁白的時間全部加起來通常不到兩小時吧,其中採訪又佔去絕大部分的時間,使後製時間更加緊迫。
 
國內電視台高層有個很要不得的毛病,喜歡把旗下記者的路線換來換去,美其名為「在不同路線歷練」,事實上是讓電視記者對每個路線都無法深耕,甚至每天早上分配採訪新聞時,讓一組記者去採訪兩三則互不相干、性質差異很大的新聞。缺乏在一條路線長期觀察的機會,台灣的電視記者要怎麼做出言之有物的新聞?基於以上種種限制,個人認為,目前許多人習慣用報紙或雜誌的報導眼光去檢視電視新聞,是相當不合理的。
 
【報紙報導的處理時間】 
 
在股市還沒延長交易之前,晚報的截稿時間通常在早上11點半至中午12點之間,很多晚報記者都是在前一天晚上或一大早就開始採訪作業,遇到早上10點以後才發生的大事,對晚報記者都是壓力很大的挑戰。晚報記者常跟通訊社記者一樣,練就邊採訪邊打新聞的功夫,否則新聞一多,根本就來不及在截稿時間處理完。晚報新聞多不多,要看前一晚和當天早上發生的事到底有哪些,遇到需要徹夜守候的新聞,也通常是晚報記者犧牲睡眠時間去守,在第二天一大早寫出凌晨發生的新聞。日報非財經線的記者則常是接近中午才開始活動,一直工作到晚上截稿時間結束(通常介於晚上9點至11點之間)。
 
新聞最大的特點就是「突發性」,記者最大的挑戰就是有一堆突發性新聞擠在同一天發生,如果又身在人手不足的報社,一人身兼數條重要路線,就會常常遇到分身乏術的窘況。
 
一個小報記者,常得負責三大報用兩、三個記者去佈的採訪路線,甚至有小報記者是一人當五人用的,每天需要處理的新聞稿量之大,對打字不快的平常人來說,光是打字就要花去兩三個小時,若再加上每則新聞所花掉的採訪時間,在截稿之前,真的沒有什麼時間去好好組織、查證和潤飾(2005/6/3補充說明:這句話不代表我認為查證不重要,事實上我堅決認為若沒足夠時間查證到一定程度,就不應該搶先報導)。受到負責路線太多的影響,小報記者通常沒有大報記者的餘裕去好好深耕一條路線,更沒有餘裕跟一條路線的採訪對象紮下深厚的採訪關係,挖掘不到重要獨家新聞、寫不出深入分析特稿也是正常的,這是先天的環境導致後天的吃虧,絕不代表小報記者的本身素質比大報記者差。
 
寫報導和寫聯考作文最相像的一點,就是都需在短時間內交卷,但寫聯考作文靠的是平常的累積,寫報導除了平常的累積,都需要加上當天的採訪。記者會上所講的東西通常都是又臭又長,聽完長達一、兩個小時的記者會,可能才聽到一、兩個新聞重點,至於其他新聞重點,通常都是根據記者會的內容,思索關鍵問題再花時間作會後採訪所激盪出來的。
 
以日報記者的工作時間為例,假設一天有三個活動或記者會,每個活動都佔去一、兩個小時的採訪時間,扣掉用餐和交通時間,還剩下多少查證和寫作的時間?老實說是少得可憐,所以報社在電腦化後,記者最基本的功夫就是「打字要快」、「組織要快」,一則600到800字的報導,大概有半個到一個小時可以讓你寫,如果該則報導內容很複雜、很難選取其中精華寫成報導,光是思考整理就要花去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若再遇到當天新聞很多,一個人要寫五、六則新聞的情況,新聞品質能夠好到哪裡去?
 
個人碰到新聞最繁忙的一次,當天就寫了7,000字吧,聽得同業的最高紀錄是一天12,000字。沒做過文字記者的人可以算一下,寫總數7,000字的文章需要花你多少時間,就能體會記者跟時間打仗的艱苦了。
 
我所認識的大部分記者,除去工作低潮期不談,平常都是相當敬業認真的,他們也不想報導有誤、不想報導流於表面,可是在deadline之前,他們沒有權利要求「再給我們多一點時間把報導寫得更正確、更好」。更現實的是,即使他們想把報導寫深入一點,編輯不給篇幅,也只能徒呼負負。
 
「精簡」幾乎是每個編輯對每位記者的基本要求,但要深入報導一件大事的來龍去脈,需要的是「能精不能簡」,這時就要靠編輯們的新聞選擇,是要在一個版面上呈現五、六條不同性質的新聞,還是只要呈現兩條重點新聞,把另外三、四條丟到垃圾桶?換句話說,你要告訴讀者五、六種不同的訊息,還是只說兩種訊息,但講得比較深入?編輯擁有新聞判斷權,報紙版面刊出的都是編輯認為比較重要的新聞,編輯還擁有新聞刪改和下標權(也就是所謂的守門人),若讀者認為標題下得不好或文不對題,請不要錯怪在記者身上。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由編輯下標和判斷新聞呢?為什麼不編採合一呢?個人認為,基於工作時間來分工是最大的原因,文字記者為了採訪和寫作的工作時間已經夠長了,如果連校對、下標、編輯等新聞後製作業,都要落在文字記者的頭上,那文字記者就會變成完全沒有睡覺和休閒時間的可憐蟲。編輯也是需要跟時間打仗的人,他們的作業時間比文字記者更靠近報社印刷出報的deadline,記者報導出手的時間越晚,編輯能下標的時間就越短,加上標題非常需要精簡,通常只有十個字讓你交代1000字報導的重點,斷章取義是難免的,然而標題乃是引導讀者主要印象的關鍵,編輯下標題的時間再怎麼短,都應非常謹慎,不能只求聳動吸引人,就犯下「標題殺人」的錯誤。
 
(待續,看完這篇的疑惑在下篇都還有解答)   
 
關魚,原寫於2001/10/29
 
【附註】
 
報紙報導的處理時間,隨著近兩年四大報因應閱讀數位化,對「即時新聞」的需求和要求大幅升高,更加壓縮報社記者寫稿和上傳的速度,詳見「台灣假新聞越來越多的祕辛」。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