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鳥記者的價值奠基於菜鳥記者的意志

  *自由時代總編鄭南榕/關魚翻攝自《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2008新版

認購「扭轉新聞 -- 從菜鳥記者,到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總編」新書,是《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創刊三年多來正式對外募集資金的初步計畫。這本預定五月下旬自費出版的新書後記,以長達一萬多字的「關記者魚VS關總編魚」獨家專訪做為總結,其中與性別有關的議題先用「台灣女記者的秘辛」為題發表在我的鯨魚分店,部落格本店則放置「取之於狗屎運,用之於社會」介紹我如何走上總編這條路。

有關主流記者、獨立記者和公民記者的區別、好記者的條件、菜鳥記者與資深記者的關係比較,以及好生活報的未來財務規劃與定位等議題,為了讓更多有志從事媒體改革的朋友參考,也讓關心本報發展的讀者瞭解脈絡,就藉總編手記的欄位發表於此了。以下,便是關記者魚(簡稱記)專訪關總編魚(簡稱總)的部分內容:

記:留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記者有何不同?

總:最大的不同可能在於面對的挑戰有別。留在體制內的記者容易受限於「媒體結構的既定規則」,採訪時間和報導空間都深受其服務媒體的「行規」限制,包括媒體老闆和編輯高層的既定立場與其能接受的口味、播出時間長短或版面競爭的大小、與同事間的互相支援和代班等等。體制外的記者在採訪時間、報導空間通常更有彈性,也比較沒有媒體老闆和編輯高層加以束縛,但往往不像體制內記者有固定薪水的「穩定經濟來源」。包括我自己在內,不少熟識的獨立記者都得靠接案或另外兼職賺取生活費、盡力壓低各項支出,才能持續體制外記者生涯的無給職或接受幾乎等同志工的廉價報導費。

在媒體之外的大環境方面,無論是官方或民間,台灣對獨立記者和公民記者的接受程度仍有待努力,目前情況是除非先在主流媒體當過記者,並跟公家單位打好「即使辭職作獨立記者也足以被接受的關係」,或是長期為立報苦勞網環境資訊中心等經營已久的獨立媒體採訪,否則沒幾個政府單位會認可獨立記者的證件,讓你能夠參加官方舉辦的記者會、私下約訪官員,乃至得以長期在部會蹲點觀察等等,更不用提沒在主流和獨立媒體待過的公民記者了,過去就有獨立記者和公民記者被官員、主流媒體記者輕蔑說成「假記者」。若官員和民眾一直不怎麼重視「獨立媒體的報導」,體制外記者的「政策影響力」就很難比得上體制內記者。

但我相信前述結構終究會被時代的演進打破。韓國從1999年底試刊的Ohmynews就是靠「全民記者運動」起家,2000年創刊詞裡將記者定義成「一切擁有新消息、想要把它轉述給其他人知道的報導人」。美國白宮也在2005年發出第一張給政治部落客的記者證,2010年全球知名的普立茲新聞獎更首次將調查報導獎,頒給由資深新聞人組成的非營利網路媒體ProPublica……這些都顯示網路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在自我墮落下日益崩盤,或許台灣再過幾年就能演化出「把原本訂報、付給電視頻道商和買廣告商品的錢,轉而支持獨立媒體」的環境了。

記:主流媒體記者、獨立記者和公民記者的報導除了發表平台之外,還有什麼不同?

總:個人把獨立記者定義成「以記者為志業又不在主流媒體服務」的新聞工作者,即使現階段從收入來看無法把獨立記者當成職業,也仍以「做好攸關公益的報導和評析為職志」。公民記者比較廣義,報導主題也不一定要跟公共議題有關。

 *台灣好生活報20100204首頁紀念傳奇報人成露茜 

我認為,未來媒體世代的「即時新聞」將會逐漸被廣大網友的立即分享取代,只有歷久彌新的「深入分析報導」,才能凸顯專業新聞工作者的價值。例如火災、車禍、地震、遊行衝突等突發事件,很多網友也是現場第一手的見證人,不需要靠媒體報導,如果是突發事件所在地的居民,一定比新聞記者還快到現場,因為他們本來就在現場。任何新消息或新發展,透過推特、噗浪和臉書等管道分享,立刻就會散佈出去,卻也增加了誤報或謠言廣為散播的風險。真正的新聞工作者無論在主流媒體或獨立媒體,都需要多方查證、深入採訪並長期累積經驗,才能產出夠格的專業報導和觀點評析。曾有推友作過比喻:「不是會唱卡拉ok就能當歌星」,雖然有極少數「業餘達人」的水準能做到比「不思進取的專業人士」還高,一般而言業餘和專業的界線仍是分明的。

包括公視在內,目前台灣主要媒體都有不夠理想的地方,而這些不夠理想的媒體,包括蘋果日報及被大家罵得很慘的新聞電視台,都還存有一些懷著決心和毅力「想把記者本職做到好」的新聞工作者,乃至我敬重的前輩與同業,在體制內持續為抵抗不理想的大環境、寫出有正面影響力的新聞打拼著。無論是留在體制內對抗或身在體制外反擊,都是台灣當前媒體改革需要的力量。懇請還在閱讀或收看主流媒體報導的閱聽人,在看到「建設性的好報導」時,不吝給這些努力抵抗大環境的記者們一點必要的鼓勵,最好能透過打電話或按推薦的方式,讓主流媒體高層知道「建設性的報導」也很有閱報率或收視率。

記:一個好記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總:除了在狗屎運篇提到有關本身條件的報導能力之外,我以為基層記者還需要具備三種生物的能力--烏鴉、蟑螂和蚯蚓。所謂烏鴉,是要勇於報導出「鄉愿之人」不敢報導的公共政策真相;蟑螂,是要具備「打不死的能力」,遇到採訪對象、長官、讀者和生活中給予族繁不及備載的各種打擊,也要承受得住,才能繼續寫出好報導;蚯蚓,是要具備「自我療傷和再生能力」,才能在淪為「各方喊打喊殺的蟑螂」之後,恢復元氣和繼續挑戰記者生涯的活力。蚯蚓的能力很關鍵,否則太容易因為壓力或威脅累積的內外傷痕,失去能夠好好跑新聞的健康身體。我慶幸自己從小是個運動少女,開始工作後沒事就喜歡散步和騎腳踏車,底子打得滿厚的,雖難免會有感冒小病和腸胃毛病,但還沒出現需要住院的大病。

三種生物能力某種程度決定了你能在「很不理想的媒體大環境」待多久,資歷在兩年內的菜鳥記者會受到很多打擊和挫折,最嚴重的打擊可能來自「入行前的想像與入行後的體驗」落差太大,調適不來的人很快就會離職了,電視新聞記者又比報社記者更容易離職。我聽說某些電視新聞台「撐超過一年」就可以算資深記者,但在我的定義裡,撐到十年以上才夠稱為「資深記者」,從壯鳥升格為老鳥。

記:資深記者和菜鳥記者的差別在哪?為什麼妳會認為怪是一種優點,老是一種優勢? 

總:不管從事任何職業,如果你想要闖出一片天空,「堅持到底」都是最困難的,很多人都擁有一時的熱血衝動,但要如何在各種環境打壓、家庭負擔和自我質疑的三重煎熬下,抵抗人性慣有的墮落與恐懼,持續作到「莫忘初衷」、「為理想打拼求進步」,就得靠自己的人生抉擇和毅力了。若菜鳥時期對克服逆境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就無法蛻變成老鳥。勝木光原作、東立出版的漫畫「網球優等生」第九集裡有段對白說得很好:「在職業的世界裡,不是失敗的人會離開,而是無法相信自己的人會離開。」

我所認識且敬佩的資深記者們,不但一路克服了很多挫折打擊、持續保有改革社會的熱忱,也逐年累積出「更敏銳的觀察、更犀利的觀點與更寬廣的視野」,當菜鳥記者可能還被官員的鬼話耍得團團轉時,資深記者可以一語戳破官員的謊話連篇、看穿官員刻意製造的迷霧、直指政策失當的核心,並藉由調查報導或特稿提出可行的政策修正建議。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資深時尚攝影Bill Cunningham專欄截圖

怪或怪腳,從好處想就是「與眾不同」。一種米養千萬人,威權教育體制卻為了黨國洗腦和行政管理方便之故,習慣把學生放在固定的框架,跳出框架的創意學生如果沒有遇到好老師的協助,很容易受到威權體制的打壓,台灣學生普遍欠缺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如此造成的。然而若不好好發展自我特色,無論從事哪一行都很難闖出名號,服膺規則的人或許很會考試,卻往往欠缺自我主張和應變能力而無法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所以我認為「怪是一種優點」。

至於年老的優勢……同樣一段話、同樣一件事,隨著年紀的推演有不同的體會和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往往因此具體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新聞處理也是這樣。我一直覺得能感受成長是很棒的事,在個人新聞台時代認識的貓玲玲有句名言說:「有些人只會老,不會成長」,就我觀察的確如此,但活著過日子,今年沒有比去年多學會一些、多成長一點,不是很浪費、很可惜嗎?若沒有一年一年好好地變老,又怎能享受自己「從成長進階成熟」的絕妙滋味呢?

從三十一歲起,關魚的自我介紹就多了一句「正熱切期待四十歲來臨的女子」,曾有新朋友好奇問我為什麼?因為啊,我希望長成「到了四十歲也不會越來越軟弱,依然保有作夢和真情能力」的女人,希望屆時就算體力下滑,也能用歲月累積得到的經驗和想法,創作出更多年輕時還力有未逮的作品,並透過報導的力量幫台灣和地球作更多的事。

在好生活報國際視窗單元網摘過 Summerlake 介紹紐約時報時尚攝影記者Bill Cunningham的專文,這位年逾八十歲、有五十多年時尚圈經驗的阿公至今仍受聘於全球報社的標竿,時常輕裝簡便騎著單車在紐約第五大道和五十七街口拍攝過往行人的服裝,再用他獨有的觀點串聯成每週發表的網路幻燈秀。他低調謙虛的風格與長年累積的洞察力廣受景仰,成為美國資深攝影記者和紐約時尚圈的傳奇。某次後輩同業抱怨坐在秀場最後一排常常什麼也看不到,Bill 回答:「敢於直言講真話的人都坐在最後一排。」未來台灣媒體若能演進到尊重這樣的資深記者並長期聘用,屆時的媒體改革大業應該就已經很成功了(笑)。

記:當一個電子報總編,妳覺得自己最缺乏的是什麼?

總:我不足的地方很多,但最重要的三點應該是「耐力、領導力和財務能力。」我是天生急性子和直腸子,從小就屬於耐性很差、爆發力很強但持續力很弱的人種,雖然隨著變老而改進不少,但從「總字輩」的標準來衡量,我該要具備的耐力還是相當不夠的,除了需要更加「耐操耐磨、耐煩耐久」,也該要有「配合謹慎的充足耐性」,才不會因為追逐時效性而發生搶快的失誤,例如三月初發生的批判貴婦奈奈網摘事件

我從小習慣單兵作戰,雖然從高中起陸續領導過一些團隊,過去十年也主持過會員超過三千人的棒球網路家族,但模式都很像現在的好生活報偏向「校長兼撞鐘」型,把多數工作都壓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是不好意思麻煩各有本職和家庭要顧的志工朋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很多事習慣自己來,就沒有認真去找「能真正把工作分配過去的信賴夥伴」,這會是領導組織的致命傷,也是我打算要開始尋覓協力編輯的主因。

財務能力則一向是我的弱點,是很標準的「我不理財、財不理我」典型(淚)。我從小就不喜歡管跟錢有關的事情,對於金錢的態度說好聽是淡薄、說難聽就是迷糊,但好生活報若要邁入正常組織運作並成為撐得夠久的獨立媒體,就一定得思考財務相關問題,我才會先端出認購新書募集運作資金的構想,至於後續要怎麼實體組織化、是否要像苦勞網做小額募款,還要一步一步來。

 *2009年元旦假期參與呼籲立法院解凍公視預算的遊行人士/攝影/關魚

記:妳對好生活報的財務和未來發展有何規劃?

總:這答案跟我的人生規劃很有關係。本書前頭提過我想去花蓮原住民小學當老師的夢想,三年來隨著台灣社會情勢的變化、媒體改革的迫切與重要性,已讓我有不同的想法。基於教育改革的關鍵地位,我還是想到教育現場去實際體會「當一個老師面臨的種種困境」、實地了解「偏遠地區教育的侷限和潛力」、聆聽挖掘「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創意想法」,但大概只會透過當幾年代課和代理老師的方式取得相關體驗,剩餘的時間心力,可能大部分還是會留給經營好生活報等攸關媒體改革的志向。

在我能夠專注於好生活報總編的職務之前,並不適宜貿然讓它實體組織化,但可以藉由圖文報導和網摘等單元的持續更新累積認同度,作為獨立媒體未來對外募款的實力基礎。有幾位朋友曾經好心要幫我介紹申請政府的補助案,我立刻回說不可能,因為獨立媒體長期經營、不受強權干擾的關鍵,就在「財務獨立於你監督的單位之外」,所以好生活報不可能接受來自政府和企業的補助或贊助。

到底要怎麼募得「足以支撐獨立媒體正常發放薪水與稿費、養得起行政會計專職人員」的資金,坦白說我還沒有很完整的概念,但距離好生活報的實體組織化時程至少還有兩年以上,我有相當充裕的時間可以請教財務專家和多位長期領導非營利組織的朋友(笑)。

對於好生活報和台灣媒體改革的未來,我始終認為只要大家團結合力,真的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過去在網路發表超過百萬字的各類文章和魚拓回應,說穿了就是著重在「喚起關心、強調公民要團結」上,先把這步打通,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堅持到底」了。總歸一句話:「沈淪的台灣媒體絕對無法只靠新聞工作者改革,它真需要有公民意識的閱聽大眾,伸出每一雙手來拉。」

【附註一】 

本篇獨家專訪為節錄版本,欲知關總編魚的其他秘辛,敬請期待下週公布的扭轉新聞新書認購辦法。(2010/9/1補註:認購扭轉新聞詳情請看這裡

【附註二】

首張配圖的鄭南榕影像翻攝自 《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2008新版,也是本報前期專題報導啟動閱讀台灣,書寫探索自己徵文活動的總論書籍,徵文首獎最高可獨得15萬元獎金,凡35歲以下具中華民國國籍的青年均有資格撰寫讀書心得參賽,本活動日前已展開收件到5月20日截止,歡迎青年學子把握機會參加。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關魚辛苦了,謝謝你一直以來的付出和耕耘!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特立獨行,為理想和正義而努力的怪人,儘管目前的跡象仍然顯示,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這樣的人和他們的理念說到底還是不寬容的,最多也就是眼不見為淨。

除了不顧一切的繼續發聲和行動,目前還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因此,你和許多獨立工作者們的努力就更加彌足珍貴了。

希望我的力量能盡快變得更強大。

aboutfish's 的頭像

Wilhelm: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漫畫【天上之弦】第二集有段對白寫著:

「這種時代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戰爭總有一天會結束,為了那個時代的來臨,你們要儲備自己的實力,以迎接未來。要抬頭挺胸地活下去。」 (作者山本收/協力陳昌鉉,東販出版)

我始終相信,主流媒體作為協助惡霸政權掌控全局的時代,總有一天會結束,為了讓主流媒體沈淪的時代終結,我們都要好好儲備自己的實力和繼續好好努力喔!

htchien's 的頭像

關魚姐加油 :)

aboutfish's 的頭像

謝謝眼鏡虎,我們一起繼續加油囉~

關老鳥魚,加油

aboutfish's 的頭像

哲斌:

謝謝打氣,一起繼續加油。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特立獨行,為理想和正義而努力的怪人,儘管目前的跡象仍然顯示,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這樣的人和他們的理念說到底還是不寬容的,最多也就是眼不見為淨。 this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