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06 月 07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網路探索
一般人或許以為大學的人力與軟硬體資源豐富,面對資訊安全問題的反應力較強。不過在臺灣似乎有一種資安問題可以打敗絕大多數的科技大學,可以讓絕大多數的電算中心悶不吭聲,不論如何危險刺痛,也只能靜靜地看著所有的教職員生暴露在風險當中。那就是IE的安全漏洞。問題的癥結不在微軟,而在各大學的電算中心和資訊科系…
|
臺灣政府和一些主流媒體似乎一心期待加入TPP、得到TPP的關愛; 卻沒有人真的把條文拿出來分析,彷彿只要是美國老大哥開出來的條件,讀都不必讀,就可以確定是臺灣的救命仙丹一樣。沒錯,TPP跟ACTA一樣,是一份黑箱密約……從洩漏出來的文件當中可以看到許多侵犯人權及國家主權的可怖條文。
|
每個人都應該去了解我們的公部門網站能提供什麼樣的資訊給我們,就不會一直被有心的政客及媒體刻意隱瞞訊息,也不會有天要用到資訊時才發現:我怎麼現在才知道?
不可否認,台灣的公部門網站資訊公開設計上,的確是很吊詭,有很多資訊對民眾來說不是那麼明顯的就能自網站上找到。
|
氣象局即將實行368鄉鎮的天氣預報,預報資料的頻率是鄉鎮市區兩天內每3小時天氣預報,以及7天內每12小時的天氣預報資訊。
……在開放資料的各種討論,氣象和交通資訊通常是最常被提及的資料類型……可是,氣象局的網站在親和度卻一直是詬病的指標之一。網頁充滿了未經全盤思考卻硬把資訊塞放在首頁……
|
大多數人應該都已經知道今天是Google的13歲生日……
其實今天也是另一項科技產品的「生日」。這項產品不像Google那樣影響深遠……但「她」的視覺形象,卻比Google要搶眼許多;這位「壽星」就是台灣微軟公認的Silverlight虛擬代言人--藍澤光小姐。
|
公路防救災系統災情查詢、經濟部水利署淹水潛勢查詢……
除了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和各大電子媒體以及新聞網之外,這些是與民生頗有關係,但一般民眾不太容易找到的資料。當然網站做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個可以大幅檢討的課題。
|
今年上半年日本的311超級強震和海嘯,以及讓國人重新審視食品安全的「塑化劑」事件問鼎熱門關鍵字搜尋與快速竄紅關鍵字排行榜之首……在Facebook上傳另類仆街照的「仆街少女」、因網友大量分享YouTube影片而走紅的「蹦蹦哥」與「分手妹」,則分居網路話題人物前五名……
|
根據內政部入出國移民署統計,從西元一九八七年一月至二零一一年二月以來,新北市外籍配偶有八萬五千一百二十七名,是目前台灣最多新住民的地區,因此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住民文教輔導科建構多元文化學習網,希望台灣民眾能更瞭解新住民的文化,不要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而有所偏見、歧視。
|
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有很多法定手段可以推動公眾事務,並不會像一些集權國家為求改革所會產生的劇烈政治衝擊。但網路仍是現代社會公民發生並參與公眾事務的最佳工具,期待「我們的希望地圖」的網路投票評估可以產生促成公民參與公眾事務的作用……
|
在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之前,已有日本社造組織局部翻譯「莫拉克新聞網」的文章,在日本網站露出,希望增加台日經驗交流,日本震災發生後,台日雙方都期望能更頻繁的進行互相的資料翻譯工作,互相交換台灣與日本經驗。
因此,我們很期望有更多朋友,願意來共襄盛舉,參與中文翻日文,或日文翻中文的工作……
|
關注網路發展趨勢的朋友們,最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一個疑問「到底這一波由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網站估值水漲船高所帶動的熱潮,以及由iPhone與iPad所掀起的行動網路革命,背後到底是石破天驚的新時代序章,還是另一波網路泡沫災難的開始?」
|
中東和北非近期的連串推翻獨裁專政的革命浪潮,有稱之為茉莉花革命;而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也見證了一些新興網路媒體,尤其社交網絡,對事態的迅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不過,網路媒體這類所謂民主化作用,是否有所誇大?曾經發生何種轉折?將來又可否持續發展?有何決定條件及因素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