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聲按摩319鄉鎮的兒童藝術工程
*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在...大溪的滂沱大雨/攝影/張大魯/2009
時光倒回2007年5月5日的午後,流露台灣傳統磚瓦風情的苗栗縣苑裡小鎮。
每年固定報到的春季梅雨嘩啦啦地持續下著,走進苑裡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團隊,仍在雨中認真地搭景與綵排,為「還不知會否取消的晚間演出」做足一切準備。忽然,有位媽媽從遠處撐傘走向舞台。
「請問,你們今天會因雨取消嗎?」
台上的人婉轉回答,演出是否取消還在考量中,得看後續天氣狀況。
「可不可以拜託你們不要取消?孩子真的非常期待看這場戲,拜託不要讓小朋友失望,拜託拜託!」
耳聞媽媽一再懇切地請求,原本也擔憂下雨會取消或沒什麼人來看的演員們,不禁士氣大振更加賣力排練。
幽微加油聲啟動演員最大潛力
後來,雨勢並未隨著夜幕低垂而減緩。積水濕滑的舞台讓原本跑跳動作就多的兒童劇,演出難度倍增,不時有演員滑倒或跌倒,原本一公斤的彩帶,吸飽水後好像有十公斤重,甩動彩帶的肌肉因不堪負荷而隱隱作痛。
「加油…加油…」不知是誰先發起的,舞台上的演員們以音樂掩蓋的聲量,在燈光暫時暗去的掩蔽中互相打氣。「我邊揮彩帶邊聽到加油聲,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了……每個演員臉上都好濕,真的不知道是汗水、雨水還是淚水。」近來常擔綱紙風車幻想曲要角唐吉軻德的林啟誠回憶。
那晚,「苗栗苑裡孩子的第一哩路」締造紙風車首次「在雨中戶外完演」的紀錄,台下1,500名觀眾也跟著從頭坐到尾,和著雨水的笑聲與掌聲,沒有絲毫打折,更增添額外感人的音律。
*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在....新埔的風很大/攝影/張大魯/2009
不畏風雨的國家級演出心意
讓全台319個鄉鎮都能平等欣賞到國家級兒童戲劇的演出,是「孩子的第一哩路」發起進行的宗旨,一個鄉鎮只要募滿35萬元,不管上山下海、颳風下雨,劇團都會排除萬難去公演。
「一般劇團戶外演出,遇到下雨一定取消,雨中演出不但增加演員受傷與道具損壞的風險,還可能發生漏電。」人稱「阿嬤」的演出部經理莊瓊如說,台灣很多鄉鎮都沒有室內大型表演場地,加上要讓動輒上千的村民都能觀看,「孩子的第一哩路」起初便設定戶外搭台演出為原則。如果每次遇雨就取消,得重新安排的劇團行程和計畫成本都會難以負荷。
「何況鄉下的孩子通常在一、兩個月前就知道紙風車要來演戲,如果劇團已經抵達當地、台子都搭好了,再取消對孩子真的很殘忍。只要狀況還過得去,我們都會拼。」於是,紙風車成為台灣在風雨中演出經驗最豐富的劇團。
保有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最多演出場次記錄的梁舒怡,這輩子收到第一張警察開的紅單,就是被勸導離開危險區的通知書,劇團人人有「獎」,只因2007年10月5日的尖石鄉場次,遇到強烈颱風柯羅莎跑來湊熱鬧。由於開演在即,演員只有邊化妝邊念個人資料給警察杯杯寫單子。
*風雨同路-尖石原生的相挺-1005新竹尖石演出記實/取材自「孩子的第一哩路」網誌
那天傍晚發佈陸上颱風警報前,紙風車人員已趁白天無雨時把「做好防雨準備」的表演舞台搭好了,下午舞台區的雨勢忽大忽小,位在另一端的尖石國小老師卻來電說:「目前無風無雨,我們不願錯失這個機會」,不願讓孩子失望的紙風車當然是決定拼了!率團的莊瓊如為求安全起見,毅然捨棄戶外搭好的舞台,挪到一旁沒有擴音設備的辦公室公演,演員們使出渾身解數演滿一個半小時,送走孩子後仍得要再使出渾身解數,才能用最快速度收好所有道具設備,撤離有滾滾黃水在後威脅的尖石鄉。
孩子的期待讓大人拼命發揮極限
本來讀幼教系的梁舒怡,進紙風車至今剛好屆滿十年,她笑著說自己是個沒有天份的演員,別人排一、兩次就練好的動作,她得練個五到十次,還好一直演一直演,戲劇感就培養出來了。「孩子的第一哩路」演到將近150場時,只因排班問題缺席兩場的她,成為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獲頒文馨獎的代表領獎人,但兩年半的演出怎麼可能一路無病無痛?
綽號「怡婆」的梁舒怡說,長期奔波演出,讓劇團資深演員個個成為有經驗的巫婆,想盡辦法維持可以演出的體況,身體抗議時,就靠刮痧、吃止痛藥和感冒藥撐過,無論如何都不想成為跟孩子說:「對不起我生病了所以不能演」的演員。怡婆回憶,有次吃完止痛藥還是很頭痛,她在台上幻想自己會不會演到昏倒,最後還是硬撐演完,因為孩子們的掌聲和熱烈回應,就是最好的止痛藥,只要聽到孩子看戲興奮的尖叫,立刻就能讓演員熱血沸騰。
*排練中的梁舒怡(左)、林啟誠(右)/攝影/關魚/2009
「身體的病痛好克服,最難克服的還是心理障礙。」累積演出場次僅比怡婆少四場的林啟誠回憶,同樣的戲碼一直演,一定會有倦怠感,他演到70多場就遇到「撞牆期」,覺得表演不再像以前一樣有趣,發現無法完全投入演出中,他深深覺得對不起孩子和自己,低潮到甚至想離開演員這一行。「後來跟劇團前輩好好聊了幾次,念頭一轉,漸漸豁然開朗了,就能繼續享受到全台各地演出的開心。」
高雄那瑪夏鄉原住民孩子的熱情,讓林啟誠印象特別深刻。「下午排練的時候,就有兩個原住民孩子衝上台說我們也要演,然後就自己跳起舞來,超high的!」山谷裡沒什麼光害,加上天然的蟲鳴鳥叫音效,黑光演出效果特別好,原住民孩子看得超激動,在台下也跟著跳起來,「那種沒有台上台下之分的一體感,真的好棒!」
神奇黑光棒棒,當初編導想破頭
在各地演出引發最多驚嘆的《棒棒黑光》戲碼,乃運用泡棉管柔軟的彈性,變化出各種好玩的圖像和英文字,沒有劇情、完全得要無中生有,當初可是讓擔綱編導的莊瓊如等人絞盡腦汁,跟演員沒日沒夜的關在暗房裡,艱苦研究排練很多天,才嘔心瀝血交出的創作結晶。
「以前紙風車的黑光劇只用過雙手和彩帶表演,執行長(李永豐)交代要打破形狀限制,我們就找各種材料來試,最後才選定螢光泡棉管。」莊瓊如回憶,棒棒黑光第一次首演,演到後來台上每個穿黑衣的演員都淚流滿面,「因為從觀眾的熱烈反應,我們知道這種創意真的成功了!」
*變幻無窮的棒棒黑光/取材自「孩子的第一哩路」相簿
「編導兒童劇,比給大人看的戲劇要難很多。」莊瓊如強調,兒童劇需要很多視覺、聽覺和各種動作變化,否則孩子很快會分心躁動。紙風車巡迴319鄉鎮為求老少咸宜,將歷年累積的兒童劇創作精華,濃縮在一個半小時的戲碼裡,不但讓孩子玩得新鮮過癮,父母陪看得津津有味,連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也笑得樂不可支。
一路收集台灣笑容和善心的文化運動
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所到之處,很容易讓坐在場中的觀眾,體驗「開懷笑聲按摩場」和「感動淚水奔流區」。到2009年5月底為止,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已經走過167個鄉鎮、搬演195場,觀眾總數超過41萬人。所需經費沒有一毛錢來自政府補助,除了企業的贊助,最大的經費來源,還是台灣各角落積沙成塔的善心。
這裡頭,有存了很久的小豬撲滿和班費,有老師扮演三明治廣告人作10個月的沿街勸募,有義賣玩具、蔬菜和音樂義演的所得,還有子女回報給過世父母故鄉的奠儀。
今年4月紙風車第二次開拔到屏東林邊,源於林邊女兒對母親的思念和回饋。當晚劇團特別將林邊母親的故事作為開場戲,飾演林阿母的莊瓊如對女兒溫柔地囑咐:「哪怕你身上只剩十塊錢,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別不捨得付出。」台詞念著念著,莊瓊如也被林阿母的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
*孩子的第一哩路在嘉義引發的笑容/攝影與合成/關魚/2007、2009
如同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發想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強調的:「319行動不是公益活動,也不是慈善事業,而是要號召全民參與的文化運動!」為了降低到各鄉鎮演出的門檻,募款設定只要達「35萬元」就出發,然而越偏遠的鄉鎮所需行政支援經費越多,每場演出粗估平均至少虧10萬,不夠的部分紙風車必須全數自行吸收。
2008年遇到颱風大雨取消重演的場次特別多,五場至少要虧125萬,加上道具服裝折舊的費用,近兩百場演出下來,累積負債超過兩千萬元,李永豐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想辦法接其他案子賺錢就好啦,兩千萬都已經慢慢補回來了啦!我相信我們劇團的團隊能力,一定有辦法賺齊這些錢。現在台灣M型社會這麼嚴重,讓全台孩子不因經濟狀況不同都能看到戲,不能只是夢想,是一定要實現的願望!」
【延伸閱讀】
⊙ 藝術大風吹,吹台灣孩子開懷走第一哩路/2007版台灣好生活報
回應
很感人。照片也拍得很好。看到孩子們在風雨中欣喜的表情,就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堅持做明知會虧本的演出。
等我孩子長大一點我也要帶他們去看!
uhc:
謝謝你很快來當第一個回應者。孩子的第一哩路演出的「紙風車狂想曲」和「武松打虎」,都是非常精采、能引發孩子驚呼不斷的好戲,我兩次在現場看到,有不少父母會推著嬰兒車來看戲呢!(最後一張照片右上角的小女孩就是坐嬰兒車到嘉義看的)
你要不要考慮申請成台灣好生活報的註冊會員呢?這樣你就可以上傳個人特色圖像,顯示在首頁的最新回應就不會是系統設定的固定笑臉囉。
看著穿著雨衣的小朋友與大朋友大夥都咧嘴開心笑的照片,真的讓我起了感動的雞皮疙瘩,
台灣的小朋友很幸福,因為有那麼多人都努力讓這群未來主人翁的生活填滿色彩繽紛的快樂!
好棒,沒有孩子的我也好想去看。光想像著戲劇會有多精采,臉上就不由自主地笑了
愛小薰還有看到濕背秀ㄛ
ㄎㄎㄎ
不曉得會不會對她的身心造成影響咧
批ㄟ司.
我還在想要用哪一首歌來用在這篇文章說
隨意貼:
那張雨衣照片是張大魯拍的,圖說的連結提供連回到原文網址,你可以直接去表達你的感動喔。
林小貝:
孩子的第一哩路網站固定會更新他們到各地演出的行程,萬一在你家附近縣市演出,可以就近觀賞。我也沒有孩子(因為不打算有),但我自己就是個大孩子,所以兩次看兩次都很興奮開心,將來有第三次機會去看,還是一定會去的啦!()
alex:
愛小薰那麼小,那個濕背秀她應該是有看也沒有懂的啦。等你更新完愛小薰部落格,記得要通知一下嘿。
97年9月26日在蘆洲仁愛國小
讓孩子們感受到"風雨生信心"
還有經典的水漫金山寺
這若在北歐,可會是主要報紙的大篇幅報導,並深受大家喜愛的新聞呀。希望有愈來愈多台灣讀者和我一樣,看到這類的報導會開心的想笑。
solojournalist:
我剛進新聞媒體這一行時,台灣主要報紙還保有一些大篇幅報導類似新聞的空間,現在,除了前輩何榮幸率領團隊在中時經營「我的小革命」系列外,其他主流報紙以整版篇幅做光明面報導的空間是屈指可數了吧。
最近常看苦勞網和立報,收穫往往比主流媒體更多。
謝謝你在七美送的小書, 等學會上網就可以和你盡興地聊天。祝福。
Dion:
我上次去澎湖送了五本小書給新朋友,不好意思請問你是哪一位?難道是給我很多幫助的夏大哥?還是發起紙風車到七美的許桓銘先生?你的年齡是不是亂填啊?如果年齡是對的,難道是不想英明只想瀟灑的簡社長?(這位大概不太可能啦)。總之,歡迎多多到台灣好生活報跟我聊天喔!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