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13 日
› 首頁 ›
讀者迴響
文章標題 | 回應人 | 回應內容 | 連結 | 發表時間 |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boutfish | jing: 「近百艘載著龜山島原居民與拱蘭宮媽祖的船隊,踏上了睽別十七年龜山島」...這段看起來好令人感動喔,不知「龜山島原居民」要申請登島回鄉,是否有優先的權利?也讓我想到,在龜山島出生的寶寶應該不多,他們會不會想回龜山島辦個「本地出生同學會」呢? 台灣對宗教的包容力確實非常廣,幾乎什麼神什麼廟都可以拜。「傳說通常是會比真實流傳更為久遠」,應該是放諸各國各地皆準吧,因為人民總是對傳說感到好奇,而傳說又往往比真實有趣啊,最好的例子是:知道三國演義的人,比知道三國真實歷史的人,多太多了。 謝謝你提供吳敏顯老師的查證。至於淡水的由來,我猜應該是雨水吧。雨水會累積成地下的淡水,再冒上來。 內地人: 看著你們的分享和描述,我越來越想申請去龜山島登島一遊了~ | 連結 | 2009/07/14 - 11:21a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boutfish | Arthur: 謝謝你一來就回應了四則留言,能看見曾在龜山島當兵的讀者來分享龜山島見聞,真是好開心喔!看到你寫在龜山島當工兵的過程,後來你還有回去龜山島瞧瞧,當初出於你手的工程還在不在嘛?「吳郭魚煮麵,油炸傻瓜魚」...真好奇,傻瓜魚是什麼魚? 龜山島附近有很多海底火山活動,因而孕育了非常特殊的生態,個人也覺得長期劃為海洋保護區是最好的選擇呢! | 連結 | 2009/07/14 - 11:14am |
穿過格列佛黑夜的他的髮 | aboutfish | 「如何辦節慶,對我來說是考驗一個城市的想像力,台灣有很多節慶,像放天燈、燒王船這些維持傳統的節慶都很棒,可是除了維持傳統,台灣還需要創新的想像力!Made in Taiwan,有什麼是可以輸出到其他國家,也能令外國人鼓掌叫好的創意?」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李美國)如是說。 今年三月我為撰寫「孩子的第二哩路」專題報導,到紙風車基金會採訪李美國時,順道記錄了上面那段話。當時,在2009年台中藝術兒童節大放異彩的「格列佛」還沒實體化,有的只是不知來回討論修改過幾十遍的企劃書,和累積好幾百張的設計圖,李美國邊翻看著第N版的企劃書邊跟我說:「要用世界題材,做出台灣率先想到的創意,這麼大的人體參觀館,別國都還沒有做過喔!」 為了打造這尊前所未見、以原住民莫那魯道為外型的東方格列佛巨人,製作經費不斷攀升,最後耗資超過千萬元,遠超過紙風車當初為格列佛做的募款,目前希望各界支持小孩創意環境的愛心仍在募集中,詳情請參考「紙風車格列佛人體藝術探索館」網頁。 張大魯這張從制高點拍下來的格列佛全景,讓觀者宛如更大的巨人俯瞰格列佛,繽紛的燈光像是夢幻世界的七彩寶石,... | 連結 | 2009/07/13 - 4:07pm |
螃蟹一呀爪八個 | aboutfish | Penlock: 螯是一大一小沒錯,雖然只有側面,但我相信螃蟹專家應該還是可以一眼叫出牠的名,要我自己一個一個去比對名錄...實在好懶喔,不過還是謝謝你的提供。 | 連結 | 2009/07/13 - 12:20am |
螃蟹一呀爪八個 | Penlock | 這裡有更詳細的對照 如果你有拍到背面的花紋更好。 看起來螯似乎一大一小? 台灣產溼地蟹類名錄 http://140.117.93.1/~fiddler/crab/wetcb_ls.htm 台灣蟹類總名錄 http://140.117.93.1/~fiddler/crab/cb_list.htm | 連結 | 2009/07/12 - 10:35pm |
跑過屏東內埔歲月 | aboutfish | 小宏: 你是當地人嗎?如果可以,能夠講詳細一點嗎? | 連結 | 2009/07/11 - 4:30pm |
跑過屏東內埔歲月 | 小宏 | 主要的掙扎,在於「傳統與現代」之間。 | 連結 | 2009/07/10 - 7:21pm |
螃蟹一呀爪八個 | aboutfish | 林小貝: 要知道這隻可愛小螃蟹的品種,可能真的要去找螃蟹專家問問比較快。 | 連結 | 2009/07/10 - 12:04pm |
有沒有未來留給台灣媒體的過去? | aboutfish | 台灣山椒魚: 個人認為,社會的組成本質是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有適合作的工作,我深知自己不適合當官或教授,比起來還是當一個新聞媒體工作者合適多了。 新聞媒體和NCC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單位,需要各自努力。個人也認為,如果真是未來想要從事新聞工作者的學生,他們需要學習的標竿絕不會是NCC官員或委員,而是「堅持不棄守」的新聞媒體工作者吧,在不理想的大環境中,這樣的人不只存在於台灣好生活報,也還存在於各主流媒體和獨立媒體,需要大家多多鼓勵好新聞的出頭。 | 連結 | 2009/07/10 - 11:47am |
有沒有未來留給台灣媒體的過去? | 台灣山椒魚 | 新聞媒體棄守並不足為懼,可怕的是掌管NCC的學者,為了自己的官位,也噤口不言,這種身教,才是讓今天的學生和未來的新聞工作者決定及早放棄理想的標竿。還好有關魚,可惜關魚沒機會當官, 也沒機會去當大教授。 | 連結 | 2009/07/10 - 10:57a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jing | 去龜山島時天氣很好,從烏石港出發有一段海面海面變的暗黑,船老大說這就是漁獲量豐富的黑潮,第一次見識到地理課本中敘述的洋流,黑潮經過的地方海水真的黑到一個不行,搭船環島時,因為有海底溫泉,會聞到硫磺味,溫泉湧出的地方海的顏色變成帶著乳藍色(我也不知道有沒這種顏色),水面下溫泉出口旁還有不怕高溫跟硫磺的硫磺怪方蟹。往401高地的路是軍方在86年興建的,初期僅開放學術生態研究申請,這幾年才對外開放。其實我也慶幸因為軍事考量,才讓這裡保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島上的冷泉池跟龜尾湖原先都是淡水的,冷泉池清澈見底,是以前居民的民生用水,龜尾湖因為興建港口就變成半鹹半淡,真的很好奇--淡水從哪裡來呢?有人可以解答嗎? | 連結 | 2009/07/09 - 11:56pm |
好吧,我承認.... | aboutfish | davidtso: 呵呵,我倒是覺得還好,因為在此之前,她才剛拍完一個跟孩子一起用腳打水的可愛廣告。 | 連結 | 2009/07/09 - 11:42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rthur | 如果讓龜山島開放任原住民(居住在島上的人)自由的活動,應該會造成蠻大的傷害,也就不會因數十年軍管的因禍得福,反而得以保留它原始的風貌了! 不過我們現在討論這些也沒有意義,怎麼往長遠看才是真地! 把駐軍撤除,留些公部門或學術部門的研究單位就好,讓大多數人不要太親近,應該也是愛護龜山島的方法,用國家森林公園管制區或保護區的規格嚴謹的保護它。 (不太了解這些保護國土的制定層級,僅隨意發表己見,見笑了!) | 連結 | 2009/07/09 - 10:20pm |
好吧,我承認.... | davidtso | 老實說 感覺她的笑容並不太自然... 似乎有疲憊卻又不得不這樣的神韻在其中 | 連結 | 2009/07/09 - 10:13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rthur | 海堤的末端靠海那側(燈塔的另一頭),跟普陀巖相鄰的位置,有一座土地公廟,不曉得還在不在!? | 連結 | 2009/07/09 - 10:11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rthur | 據我所知,大福兵器試射場的試射範圍並不是龜山島,而是附近的海面;但是附近的龜卵島真的是空軍練習投射的目標。現在還有沒有,就不清楚了。 | 連結 | 2009/07/09 - 10:07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Arthur | 啊!我在廿年前也去過龜山島!當兵啦!當時上面駐的是陸軍砲兵,我是工兵,那時全部是軍管,不能帶相機,也沒有機會登上401高地,因為雖然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卻碰上兩次颱風,差點斷炊。現在的遊客中心、軍營就是以前的國小校舍改建的,我剛好在負責整建構工,我們住在地震監測站,那時還有一群沒人管的黑山羊、炮兵養的白鵝、半鹹水湖裡有數不清的吳郭魚和塘鯉(正式名稱不清楚,我們叫傻瓜魚),工餘就是釣魚,颱風來斷炊,就是吳郭魚煮麵,油炸傻瓜魚,因為規定不能遠離;晚上發電機供電兩小時。天晴時晚上就是躺在堤防上看星星,還有座太陽能燈塔,沒有碼頭,上下船接駁很困難。剛上島就跑到龜尾卵石區探險,傻傻的,差點因漲潮來不及回來!颱風過後,登山口(水源頭)會出現幾天的瀑布,還有過山蝦可撈。 偶有進去過碉堡,陰溼不堪,砲口一片光明,不知砲是怎麼弄進去的,很厲害!分解再結合吧?! | 連結 | 2009/07/09 - 10:02pm |
螃蟹一呀爪八個 | 林小貝 | 試著看這個網頁 http://sles.tnc.edu.tw/crab/ 一樣沒比對出來是哪一種,都沒拍出螃蟹的花紋。 | 連結 | 2009/07/09 - 4:38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jing | http://evansu2.pixnet.net/blog/post/11062788 吳敏顯老師曾指正有關拱蘭宮廟頂燕尾脊(俗稱翹脊)折斷一事,耆老說是神明的通訊接收器,為了怕媽祖會懷念舊居常跑回龜山島,所以在六十五年媽祖跟著遷居時即故意敲掉的。 然事實上,吳老師曾找過自己在七十六、七年前後登島所拍照片(在老宜蘭的版圖222頁上也登過黑白照,不能看得很清楚)廟頂所有的燕尾脊仍完整無缺。拍照的時間,島民和媽祖遷台已經過了十幾年。 不過,傳說通常是會比真實流傳更為久遠~~ | 連結 | 2009/07/09 - 3:19pm |
碧海藍天‧龜山島 | 內地人 | 島上那個小漁村,有信仰中心,也有設學校,拱蘭宮旁有一條主要街道,那一塊區域人口最多達七百人,可以想像當初多熱鬧。 我當時聽解說員說遷村時居民怕拱蘭宮的神靈沒離開,所以將廟地燕尾去掉,希望神可以跟著居民遷移,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比國軍打掉可信。供大家參考~ | 連結 | 2009/07/09 - 10:24am |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