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即鳥)是左即右鳥的一個單字,注音為「ㄐㄧ/」,因系統打不出此字,遂以括弧註明。
漠(即鳥)一般是生活在沙漠或者是石地,所以過境臺灣時大多出現在海邊礁岩一般的環境。母鳥全身較為樸素,但是看起來相當靈巧可愛。對漠(即鳥)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剛開始賞鳥還沒拍攝時,曾經在野柳看過一隻公鳥,牠的翅膀黑白漸層相當的漂亮,可是看了大家拍的照片卻都看不出現場觀察的感覺,鳥類的羽毛就是這麼神奇呀。
嘴巴厚長的東方白鸛有送子鳥的稱號,在全世界的數量日益稀少。東方白鸛喜歡濕地、沼澤般的環境覓食,所以這隻選擇在宜蘭員山的水田度過冬天。在中國由於人類對鳥的獵捕行為很常見,東方白鸛是相當怕人的,要近距離觀察他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來到宜蘭的這隻,卻可以很近的觀察牠,大概是感受到臺灣人的友善吧,也讓賞鳥者頗有眼福。
黃連雀在臺灣是較少見的過境鳥。冠羽聳立的牠,看起來相當帥氣。連雀這種鳥的羽毛相當的細密,所以在肉眼觀察的時候,都覺得牠肉黃色的羽毛,就像披著高級的皮革一般,十分地有質感。可惜拍照很難呈現出這種質感。
野鳥與電線的趣味組合
金門的鳥種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因為金門其實比較靠近中國大陸,所以鳥類群有所出入,栗喉蜂虎就是很特別的鳥,台灣很難得可以看到蜂虎類,而金門的栗喉蜂虎就是夏候鳥,牠們在土坡邊繁殖,很難想像短短的腳可以挖出很深的洞來繁殖;色彩豔麗的牠們與奇妙的尾巴也總是讓賞鳥者驚艷不已。
黑白鳥真的是最難拍卻也是我最喜愛的鳥了,這隻落單的反嘴鴴在南部通常是一大群一起出現的,在宜蘭卻常常落單,看似孤單的牠在我看來卻是優雅且寧靜的,在田中緩緩覓食的牠,增添了幾分神祕感。
東方環頸鴴是西南部海岸地區不難看到的繁殖鳥,牠們常常直接下蛋在海岸邊的砂石地上,不管是蛋或幼鳥保護色都極佳,就算是如此,親鳥的努力更是讓人感動,親鳥如果遇到入侵者靠近牠的後代,就會做出擬傷的行為,讓天敵以為牠受傷了可能很好抓而轉移目標。圖為一隻正在做出擬傷行為的親鳥,但再怎麼擬傷也敵不過人類無情快速的開發海岸啊!
台灣的八哥雖然看起來黑黑的沒有甚麼特色,不過另人擔憂的是,因為養鳥者的喜好,覺得牠們很會說話,所以中南部的族群幾乎通通消失了,取代的是外來種的其他八哥,而北部也只剩幾個地方可以看的到牠們的蹤跡,其實看久了牠們也會覺得這種鳥真的是英姿不凡啊。
岩鷺比較常見在春秋過境的時候,在海邊的礁岩上面覓食,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暗灰色的,一種是白色的。牠們通常會匍匐在礁石上面,縮著脖子等帶浪花帶進的小魚或其他生物,先鬼鬼祟祟緩慢移動,接著時機成熟就快速脖子一伸!用嘴叼住獵物,不過失敗的機會很高,讓在旁觀看的我常常為牠捏了一把冷汗。
====
關魚編按:本篇標題感謝雙關(ydtseng)的建議。
鳥兒們遇到了寒冷的天氣有很多應對的方法,而其中這群斑文鳥就通通擠成一坨,互相取暖,形成逗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