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鶲在台灣算是不常見的過境鳥,公鳥的夏羽,從喉部到胸部會紅成一片,遠遠看起來就好像是繫著紅圍巾一樣,不過這樣羽色的公鳥在台灣卻相當少見。紅胸鶲在樹枝停棲時常常會翹著尾巴,尾巴下面的白色尾羽就相當的明顯,他的日文鳥名「尾白」就是用這個特徵來命名的。
灰鷽(ㄒㄩㄝ/)是雀科的鳥類,在台灣的棲地都在兩千公尺以上的山上,喜歡出沒在針葉林的環境。如果在山上聽到像清柔的「衣服」般的叫聲,就是灰鷽在附近出沒。我覺得灰鷽的長像就像是蒙面俠蘇洛之類帶著黑眼罩的神秘客般,專門在山上偷偷找值錢的東西,不過對他們而言最值錢的應該就是咬滿嘴的植物果實跟種子吧。
赤腹鷹跟灰面鵟鷹是臺灣過境猛禽當中,唯二會成群結隊一起過境的,所以春秋兩季都有不少賞鷹人士在墾丁、八卦山、觀音山等地觀看牠們大量過境的壯觀畫面。赤腹鷹體型小,所以又有鴿子鷹的稱號。這張照片是趁他們過境時,特地挑下雨的天氣,跑到山上去拍他們停棲的畫面,前面幾隻一見到我就飛走,很幸運的碰到這隻大方的赤腹鷹小姐,肯給我靠近拍幾張才飛走。
戴菊是相當活潑好動的小鳥,常在松柏林間快速地跳動,所以相當難拍攝。我覺得他的臉很像京劇中的丑角,看起來很有喜感。
灰喉山椒鳥在台灣是留鳥,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時常見到。公鳥是橘色的,母鳥是黃色的,色彩相當鮮豔。常常看到一群公鳥與母鳥一起活動,橘黃兩色交互閃動,像極了在山間飛舞的精靈。附帶一提的是「山椒鳥」的命名是依據日文而來的,,據說是因為這一類的鳥較粗啞的叫聲,就好像是人吃了麻辣山椒後的聲音一般。
黃尾鴝與藍尾鴝可說是臺灣最容易看見的兩種鴝(ㄑㄩˊ)類的鳥。這張照片是我在野柳看鳥,剛好看到牠們在步道邊一起覓食,正好兩隻跳到同一邊擺同樣的姿勢,就留下這樣逗趣的畫面,也剛好可以方便比較這兩隻外表的不同。
編按:圖中的藍尾鴝是母鳥,藍尾鴝公鳥看這邊。
藍尾鴝(ㄑㄩˊ)是臺灣普遍可見的過境與渡冬鳥,公鳥不止尾部是藍色的,連上半身也都是藍色的,非常地好看。不過很特別的是,在台灣看到的藍尾鴝母鳥數量很多,但是公鳥的數量卻相當的少,其中的原因不明。鳥類總是有許多讓人難以捉摸的祕密呢。
燕鴴是臺灣的夏候鳥,遠從澳洲來臺灣繁殖下一代。牠一般偏好在空曠的草地、土田活動,拍攝的這隻是當年出生的幼鳥。燕鴴最特別的特徵就是雙眼下方各自有一道長長的黑色紋線,最後在頸部會合,看起來很像是從眼睛流下了任性地淚痕一般。
高蹺鴴在臺灣既有留鳥族群,也有冬候鳥族群,每當冬天在宜蘭塭底、桃園圳頭等地就可以看到大量的高蹺鴴出沒。他的身體非常的纖細,搭配修長的雙腳,看起來十分的秀氣與優雅。
阿穆爾隼又名紅腳隼,往年在臺灣出現的記錄相當地少,原因在於他的遷徙是從中國東北、西伯利亞一路往非洲飛去渡冬。不過去年臺灣各地都出現不少阿穆爾隼的記錄,相當地神奇。這隻阿穆爾隼是在田寮洋拍的,在完全沒有預期的心理下牠就出現在眼前,那種感覺是賞鳥活動中帶給人最愉悅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