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幕後

一起來當農民的靠山:2010717凱道守夜

 20100628沒被卡車載走的苗栗大埔殘稻(左),十天後的乾枯模樣(右)/攝影/關魚  

「大埔多年前是看天吃飯的旱地,如果下雨下得不好,收割就會有很多無榖的空稻,收割不好,收入也就不好。」從九歲開始下田幫忙、種田超過六十年的苗栗大埔自救會會長陳文彬回憶,民國四十幾年經濟部水利局規劃要蓋「大埔水庫」作為竹苗地區農田的灌溉水源,周遭農戶都必須繳交協力工程費給政府,他們家就連續交了十幾年的錢。

「以前每天跪在田裡除草,辛辛苦苦搞了一輩子,才讓這些農田變得比較肥沃好種,一甲田可以收到一萬多斤的稻米,收入才變得比較好。」賣給農會之外,陳文彬夫婦每年會留兩千多斤稻榖在自己家前晒,作為整個家族一年份的米糧,跟很多農家一樣,收入再怎麼微薄,至少不用擔心餓肚子。然而今年陳家門前的一甲田被怪手完全摧毀,原本能夠作為家族整整五年份的米糧收成不但悉數落空,陳家安身立命百年的田園也恐將永久被苗栗縣政府搶走,世代傳承耕耘的農民身分也將就此被官員硬生生剝奪。

分享本篇文章:

從正負2度C,談許多它沒告訴你的事

 *台灣好生活2007版頭條新聞: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更只有一個台灣

分享本篇文章:

有沒有未來留給台灣媒體的過去?

  *澎湖七美名勝「小台灣」/攝影/關魚/2009

「如果連大人都不相信有美好的未來,卻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這也許是不負責任的;為了下一代,我們大人應該要提起勇氣,替下一代找尋新的思想之路。」日前在台灣展出的2009世界新聞攝影展,牆上的佈置引用了這段出自日本文學家大江健三郎的名言。

我面對這段文字停駐良久,不免感慨地想到:「台灣新聞媒體還能有美好的未來嗎?」當閱聽大眾放眼望去,電視和報紙侵害人權的報導比比皆是、置入性行銷越來越兇;當「記者」已淪為容易令人反感的名詞、「新聞」已淪為另類公害的形容詞,台灣新聞媒體還有未來可言嗎?

身為資歷邁入第13年的新聞工作者,我的答案是:「你希望台灣新聞媒體有怎樣的未來,就要自己去努力開創,即使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也要為了對得起良心和故鄉,高舉著微弱的燭光。」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