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9 月 09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農林漁牧
美國東部一項研究,日常生活中最危險的是蔬果。綠農的家現在共有50多位小農加入,共同推動友善環境的綠色消費運動……
兩天一夜屏東小農之行讓我看到了整個友善環境的生產過程,從中也建立了自己對這些產品的信賴感。洪老師說:「人和土地要建立新的對話,友善的生產價要被消費者看見。」
|
面對勢不可擋的氣候變遷,以及其所帶來的各式極端氣候,我們只能選擇去適應它、去調適。
但是在台灣,卻有另一個隱藏的危機正在發生。幾百年來,一遇洪患便可供作為水量調節的農地,現正以每年9000公頃、相當於36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速度在消失…
|
「食物的品質,來自於農人的思想」,農人的思想決定其生活與農作方式。有機小農讓作物成長更自然,經過自然汰弱留強、優者生存,供應我們更健康與安全的食物,也用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與環境,是友善人類與大地的一群人。
|
最早播種的一期稻作正開始收割,重劃後的方塊稻田,收割機迅速地來回,黃頭鷺緊跟在後頭。而我們也撿拾了掉落在農用小卡後頭的稻穀,教導彩虹稻穀會變成白米或糙米,再煮成白飯,第一次看到黃牛的她,習慣性的好奇要去摸小牛,母牛提高警戒地盯著,波哥趕緊要我們別再靠近。
|
表面上這是一個綠色環保與工業開發的爭議案,實際上卻是弱勢農民生存權的社會正義紅色課題,恰如當地灣寶社區所生產的西瓜一樣「外綠內紅」。而教育部「有品教育」的第一課就應該把灣寶社區當作案例,叫政客別再過河拆橋、漫天撒謊。
|
不同國家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食物,食物依附土壤而生、人民依附食物而活。G說,世界農糧組織編定全球有12種土綱,台灣就有11種,「這就是為何人稱台灣是寶島」。
然而,政府曾幾何時珍重過我們的島?國家糧食自給率只有3成,明明白白的糧食危機,想起在多個農村再生公聽會場合,面對滅農質疑,官員說……
|
利用稻梗做堆肥的人少了,多半直接燒掉當成灰肥,用來補充農地的肥力。這幾年燒稻草的人也變少了,變成用破碎機將稻梗切成小小段,灑在田裡,等待翻土之後,直接讓它在土壤裡腐爛變成肥份。
台灣的農業就是這樣子慢慢地隨著時代而轉變它的型態,甚至連種稻的人也少了。
|
我們花東地區目前已遇到百年來的最大的穀災~連我60幾歲的老爸也是種了40幾年來第一次遇到!!……我年輕~我還可以把損失拼回來!!~不過那些辛苦又可憐的老農夫們真的需要政府你們的幫忙~拜託!!台灣農業~~~~加油!!
|
農村最需要的不是美麗,而是生命力,讓農產品的產銷通路流暢,農耕有利潤,年輕人自然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如此才能解決農村人口外移的狀況,另外老人照護、隔代教養問題亦可一併解決,讓“農村”一詞不再被烙印上貧窮、教育水平低落的意象,這樣的尊嚴才有實質意義。(照片引用:「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網站)
|
催生農業再生方案,解決一大堆台灣農業問題,遠比整頓農村重要的多。
說出農業需要的,不必委屈的只能推拒。十張圖,十個感觸,拋磚引玉,二千億的運用,必須回歸農業主體思考,以台灣農業永續為施政方向,不是製造樣版再生農村,更非廣散錢財討好農民。
|
以上十問,如果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目前正掀起議論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絕對值得您努力地一條一條加以研析,認真思考它與上述十項問題的關聯。不要被急著要錢的心弄亂了思緒,更期望您的思考能激起熱烈的關注與討論。
|
立夏三候,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黃曆上寫著「立夏,斗指東南」,這幾天白天的太陽都一般大,或許晚上可找找北斗七星的斗杓指向何方,只是初十一的月亮,已經不若前幾天的新月般晶瑩,某些地方的亮度說不定會遮去斗杓也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