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10 日
› 首頁 ›
主題網摘分類:性別尊重
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演進,性騷擾不再只是女性專屬的議題,男性的人身安全也應該被保障,因此性騷擾的認定觀點再次由「合理女人」轉變為「合理被害人」,也就是指一個合理的當事人,處於該事件的情境之中,是否會有被侵犯、不舒服的感受……
|
身邊許多擔任家長的朋友,陸續都有收到一個由真愛聯盟發起的連署: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鼓勵性解放。
關於這個議題,我簡單的整理一下我想分享的連結,給爸爸媽媽(特別是對這個議題充滿疑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的爸爸媽媽)參考一下。另外也很希望已經加入過連署的爸爸媽媽也能再回頭看一下。
|
《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與《性別好好教》兩本教材,談的是「性別平等」,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說,他們計算過裏面的內容,真的講到同志的,還不到十分之一,但是這樣的教材,在如此的網路與媒體傳播下,卻變成「同志教育」,使得社會產生誤解。
|
唯有破除對同志與多元性別的恐懼,正視我們的弟兄姐妹們在這個社會上的處境,我們才有對話的可能,而那才是真愛。容我稍微更改一下真愛聯盟提出來的訴求,大聲呼籲:「唯有積極落實安全性行為及性別教育,成為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的一環,才能解決性別歧視/霸凌、性別認同、性別氣質刻板印象的現實問題!」
|
啊,這是一個因「性別刻板印象」而遭到欺凌的典型例子。當時我問女兒:「那你覺得Y有做錯什麼嗎?為什麼要被笑、被罵呢?」
女兒說:「沒有啊,他就是比較害羞,心思也細膩、敏感,和大部分男生不一樣。」
我說,只是因為和多數男生「不一樣」,比較像女生,所以就被貼標籤又被攻擊,是不是很無辜?……
|
「同志」作為一種性身份,是一個個人、私領域的事,與作為一個公務員其財產來源性質並不相同,甚至,也不必然會影響他在社會議題上的立場與走向。
……但是我們卻很希望知道每位政治人物在性別、性傾向、性認同,以及性自由、性自主、性工作的人權主張,並且勇於在這個意見紛雜的公民社會中進行對話和辯論。
|
我們必須意識到,「禁止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這件事,不能只被理解為對於男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傾向)的歧視,也絕非只是對於男同志(作為一種性身份)的汙名化。而是國家透過捐血這個社會契約,更有效地排除「非一男一女性關係」行為者進入台灣「合格公民」的國度。
|
多數學生對性行為是好奇的,無論男女都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但是對於安全性行為的認知卻不足,16.6%的學生認為體外射精就不會懷孕,有20.7%學生不知道體外射精會不會懷孕……除此之外,卻僅有45%的學生知道保險套的攜帶及保存不能放在皮夾內;也顯示出隨著現在年輕人性觀念的開放,性知識並沒有相對成長。
|
隨著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逐步提升,女人被賦予私領域無償照顧責任的傳統文化卻仍為主流,就出現了女性在家庭和事業蠟燭兩頭燒……開放引進外勞,等於國家不願分擔照顧責任,丟給個別家庭自行用市場機制自謀生存。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本國和外國的女人仍為主要的照顧者,而國家和多數男性似乎仍然在照顧責任上缺席。
|
今年為建國一百年,行政院分別在3月7、8日舉辦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社會各界從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婦女團體,為迎接這場盛會,擬訂「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在網氏13歲生日之際,編輯團隊整理政策綱領中前言與七大領域內容,各寫了500字摘要,帶領讀者仔細理解攸關未來女性在參與公共領域、人身安全……
|
……我猜想家中老媽的想法會是「二八嬌、三十俏、三五拉警報、四十沒人要」。
所以,家中正值適婚的兄弟姊妹,往往會是她火力全開重點關懷的對象,不論是正向鼓舞,或是打苦情牌的訴求,為了下一代結婚這事,老媽可是卯足了勁。有時候還會串連親友一同製造壓力……
|
Jason說自己從小個性文靜,甚至有些孤僻,他不敢告訴同學自己喜歡玩芭比娃娃,更不敢讓同學看到他辛苦收藏數百個娃娃和她親手為娃娃縫製的美麗衣裳。因為嗜好與眾不同,不喜歡打球、運動,只喜歡拿起針線為洋娃娃親手縫製衣服常被視為異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