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人物」,探索更多元的台灣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選書委員會召集人陳雨航(左一)/攝影/關魚 

「在時間長河裡,偉大或卑微的人們,踏著不一定被理解的足跡,構築起根著於這片土地的共同記憶。」從「在地人」概念延伸的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比賽已從5月下旬起跑,今年徵文書單以「人物」為特色主題,在39本書裡有14本出自不同年代、樣貌各有千秋的台灣人列傳,身兼資深出版人與作家的選書委員會召集人陳雨航表示,人物傳記往往不僅記錄了個人的生命史,也反應了當代台灣的生活史,希望透過閱讀徵文,能帶動更多人感受與探索「生動的台灣」。

雖然第二屆的募款狀況不如去年,主辦單位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陳文成教授紀念基金會(美國)仍決定維持最高首獎的獎金額度--大專暨社會組「陳文成博士紀念獎」15萬元,中學組首獎也有5萬元,且取消首屆所設的國籍和35歲的年齡上限,凡能使用正體中文寫作者,均可從書單中挑選書籍閱讀後撰寫心得投稿。基金會資深志工林世煜認為,這是主辦單位期待將「台灣的意義」擴展到最大,凡是從這塊土地誕生或談到台灣的東西,都可視為台灣的一部分。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書單的全套書籍/攝影/關魚 

兩屆選書觀點不同,認同台灣精神一致

為了讓徵文討論的焦點更為集中,本屆書單從首屆的49本減為39本,除了由陳文成基金會出版、居於總論地位的《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2008新版)》外,吳濁流的《無花果》和鹿野忠雄的《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連續兩年受到選書委員的青睞,成為兩屆書單「唯三」重複的書。

今年的選書委員包括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陳翠蓮、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吳明益、作家甘耀明和胡淑雯。召集人陳雨航說,為《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活動選書,最大的難題或許在定義「什麼是台灣?」,從兩屆書單可看出不同選書委員的多元觀點,相信下屆委員也會有不一樣的觀點,但只要「認同台灣」的精神一致,即能維持這項徵文比賽的選書特色。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布條視覺設計/攝影/關魚 

奠基社會關懷,形塑對話空間

呼應本屆的書單主題,今年活動的主視覺設計便是一本書頁翻開的書,從側面看起來就像「人」字,並附上一個台灣形狀的小書籤,意指「你讀到哪裡,台灣就在哪裡」。除了《一代醫人杜聰明-開台第一位博士》《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陳樹菊-不凡的慷慨》等14本人物傳記,今年書單也特別選了六本扣緊社會時事議題的書,例如《濕地 石化 島嶼想像》(國光石化)、《殺戮的艱難》(死刑)、《擁抱玫瑰少年》(性別平等)。

擔綱首屆徵文評審、連續兩年都有作品入選書單的作家張娟芬認為,有別於其他文學、公益或偏向溫馨生活取向的徵文,《閱讀台灣.探索自己》的特色在於「以社會關懷為基底」,是台灣少見「社會意識明確」的徵文活動。在現代人越來越被輕薄短小的東西包圍的當下,此活動的意義不但鼓勵紙本閱讀,且鼓勵深入的「閱讀台灣」,即使書單上的所有書籍放在一起並不能代表台灣的全貌,卻可作為探索台灣的起點。

從書單作家的角度,張娟芬期待看到讀者對於作者的「喃喃自語」究竟是怎麼想的,因為寫書只是要拋磚引玉,她希望有機會看到讀者更精采的反應思考。去年死刑存廢議題在台灣激發許多對立的討論,但如果每個人都只有立場而無對話,台灣就沒有希望邁向「公民社會」。她認為,公民社會是要能讓「不同立場的人能透過對話,找到一致的意見與情感」,從各自理解的現實鋪陳成出各自的思路,再透過討論去決定公共政策的細節,出版《殺戮的艱難》正是希望協助創造死刑存廢政策的理性討論空間。

 *作家張娟芬(右)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座談會分享看法/攝影/關魚 

首獎得主分享寫作心得:深入作者與土地的脈絡

在公布書單和徵文辦法的座談會中,主辦單位特別邀請首屆徵文比賽兩位榮獲「陳文成博士紀念獎」的得主與談。以「不靠海的討海人」一文獲得【大學及社會青年組】首獎的李佳達回憶,他從大學開始參加環境運動,會選廖鴻基的《討海人》為文本參賽,便源於擔任法律事務所助理時接觸的「吉貝嶼BOT案」。

「我們這個世代的青年,很多人對海洋的想像是從日本漫畫《海賊王》來的。」李佳達笑著說,《海賊王》看了十多年,卻要等真正接觸漁民後,才發現自己身為海島國家的子民對海有多麼陌生。2009年紅透半邊天的海角七號台詞「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BOT」,其實就脫胎於天下雜誌2006年對吉貝案的「當山與海都被BOT,誰受害?」報導,他在處理案件過程中感慨地發現,自己從台大圖書館借來的十幾本規劃報告,竟比吉貝漁民在當地蒐集近兩年的資料還要多,而所謂的生態影響評估,經過GPS比對海洋測量點,幾個調查珊瑚礁的位置竟在陸地上!

「為什麼討海人無法決定海的命運,而我對海洋和漁業都不了解,卻可以成為決定海洋命運的一份子?」於是李佳達將他閱讀《討海人》及處理吉貝案的反思,寫成「不靠海的討海人」。他認為,作者、作品和社會是鐵三角,《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像是一種攻堅行動,唯有真正進到作者與這片土地的脈絡,才能用自己的感受與作品對話。

 *第一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首獎得主李佳達(左)、楊張建南(右)/攝影/關魚 

從興趣出發,挖掘屬於自己的閱讀寫作動力

身著鄒族圖騰背心出席的【中學組】首獎作者楊張建南是從小在阿里山長大的原住民,「玉山就在我家後面,小學三年級就跟爸爸去爬過了」,所以當初決定參加徵文,很自然選讀了與他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楊張建南回憶,小學六年級時父親張俊星曾跟他約定,在滿18歲以前要帶他攀登完台灣百岳,可惜後來爸爸身體狀況變得很差,不幸在今年3月病逝,約定再也無從實現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將父子一起登山的回憶寫入徵文並得到首獎,父親還來得及在生前看到。

「時代總會有很多的變化,但玉山始終在那邊。」楊張建南表示,看到書名使用「蕃」字他還是會覺得有些刺眼,雖然現在對原住民的歧視比起當年要少多了,但他希望自己將來有更大的能力,讓少人聞問的「鄒族」在社會上綻放更多的光芒。

對於參賽的心得,兩位首獎得主都認為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最重要,「有興趣的時候,眼睛也會變得比較大」。楊張建南表示自己寫作的出發點,便源自他是個「不愛跟隨潮流、喜歡原鄉」的人,有很大的動力想把祖先的生活方式找回來。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前執行長胡慧玲則在座談會中分享說,她以前常拿各種作文比賽的獎,當年需要一種特異功能,不管作文出什麼題目都要能夠連結到「反攻中國大陸、解救苦難同胞」,但真正的寫作其實不該侷限在文字的賣弄,而是要用你的手、腳去寫,或者像楊逵那樣「用鋤頭」在大地寫詩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專案經理嚴婉玲主持座談會/攝影/關魚 

盼偏鄉地區有關鍵人物帶動,閱讀分享會將行遍台灣

首屆徵文共收到800多件投稿,選書召集人陳雨航指出,統計來自大台北地區的稿件就超過四分之一,花蓮僅有9件,澎湖更只有1件,但如果地方上能像首屆的嘉義出現熱心推廣的關鍵人物,對投稿的影響力便可望抵過好幾個縣市。

由各校大學生組成的「夢想之鄒」志工團,去年到嘉義阿里山的輔仁中學為鄒族國中生提供課輔培力服務,團員李靜慧正在思索如何設計閱讀活動以激發原住民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時,一看到首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比賽的公告,便覺得很適合作為「激發學生鬥志看完一本書並寫下心得」的動機,於是從書單裡篩選出國中生可能會比較有興趣閱讀的書,協助從台北和嘉義的圖書館借出後寄到輔仁,透過陪讀和討論促成八位國中生願意參加,除了贏得首獎的楊張建南,還有一位得到優選、兩位獲得入選。

為了在更多地方灑下閱讀與寫作的種子,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活動專案經理嚴婉玲預告,將利用暑假到全國各地舉辦15-20場閱讀分享會,而且「越偏遠的地方越希望能夠舉辦」。除了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辦公室(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25巷1號2F)提供書單上的全部書籍,以電話預約制在上班時間開放給大眾前往參閱,有鑑於偏遠地區不易蒐集到全套的書,基金會也規劃帶著另一套書隨閱讀分享會巡迴各地,分享會詳細地點與時間將在6月擇日公布於活動網站。本屆徵文收件期間從2011年9月1日至30日為止,並一律採電子郵件報名收件,預定今年12月公布得獎名單。

【延伸閱讀】

⊙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比賽書單

⊙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比賽簡章

⊙ 第一屆專題報導:啟動閱讀台灣,書寫探索自己

⊙ 第一屆會外賽:讀你,我看見台灣--徵文會外賽評選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很有意義的活動,幫推一個!

aboutfish's 的頭像

第二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的閱讀分享會七月份場次熱騰騰出爐囉~

7/6(三) 台東場
地點:台東史前博物館(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時間:(1) 13:30-14:30
與談人:楊張建南、李靜慧
講題:讀《山、雲與蕃人─臺灣高山紀行》─愛山的我與書寫的我

時間:(2) 16:00-17:00
與談人:陳峻鵬、楊張建南、李靜慧、嚴婉玲
講題:原住民青少年閱讀與寫作座談會:從巴代的小說《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談閱讀的視野與書寫的可能

台東活動參考網址

7/9 (六) 桃園場
時間:14:30-16:00
地點:桃園群眾服務協會(桃園縣桃園市國際路二段176-1號2樓)
主講人:顧玉玲
講題:分享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7/16 (六)高雄場
時間:14:30-16:30
地點:高雄御書房(高雄市和平一路149-14號)
與談人:陳永興、吳易澄
講題:對醫學人文教育的省思---從杜聰明醫師談起。

7/23(六)彰化場
時間:14:30-16:30
地點:彰化賴和紀念館(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
講師:林瑞明、陳建忠(暫訂)
講題:賴和的文學與土地之愛(暫訂)

7/27(三)嘉義場
時間:19:30-21:00
地點:嘉義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講師:林一宏(暫訂)
講題:談八二粁一四五米---台灣高山的歷史書寫

2011/7/1補充說明:嘉義場日期原誤植為7/26,現已更正,並向誤會的讀者致歉。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