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台灣意識薪火--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店門(右)、店內一隅(左)/攝影/不理嗑托/2010 

2009年初,鄭惠敏來到台中中山公園旁,路口轉角一間不起眼的老房子。鐵窗和玻璃門之間掛著「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的招牌,玻璃門緊鎖著,隔壁門號相連的鐵門完全拉下,感覺不到一絲人氣。她趴在鐵窗外往內看,裡面凌亂的擺設、半空的書架,「有報導形容整修前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像是破敗、老舊的『柑仔店(雜貨店)』,那一點都不誇張!」

然而,當她踏入書店的那一刻,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也從此踏入了鄭惠敏的生命。

那正是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最狼狽不堪的時候。七、八十年的日式老房子年久失修,書店陷入經營不善的瓶頸。早先的颱風甚至把瓦片屋頂吹壞,凹陷了好大一塊,更嚴重的是漏進來的水,把好多庫存的書本給淋濕了。眼見書店殘破至此,書店創始人紀敏雄的侄子紀乃元,便將來龍去脈告訴同是山友的鄭惠敏,希望她能來幫忙。

「啊不就是開間書店賣書?」聽完身為工程師的紀乃元描述,讓初聞「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名號的鄭惠敏有點不解,不知道這間書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下鄭惠敏只應聲「喔」就去了,在那間陰暗的老房子裡,她一度覺得這間書店已經看不到未來。直到回家上網找資料,鄭惠敏才發現書店身世不凡,不禁笑說:「乃元故事講得很爛!」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門口的鐵窗景象/攝影/關魚/2010 

心繫台灣,火箭專家返鄉開書店

翻開書店名片背面,右邊有張照片:紀敏雄站在門內,門邊是至今不變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招牌,他親切地對著門外微笑,似乎正細數著書店的過往。

台大心理系畢業的紀敏雄1966年到美國德州留學,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從事火箭燃料等研發的高科技工作。離鄉背井的28年期間,得知台灣白色恐怖的真相,他活躍於海外華人社群中,致力於推廣台灣本土文化,卻因為身處異鄉一直有所遺憾。

於是在1993年,年逾半百的紀敏雄終於決定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返回台灣,以紀家祖厝為基地,創立了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他說:「透過鼓吹民眾買書、看書,是最紮實的推動台灣文化的方式。」在台灣推動本土文化,是他畢生的心願。

除了推廣本土文化書籍,紀敏雄也將書店後面的場地免費借給支持本土文化的社團,共同舉辦台語讀書會、研習會、演講等活動,至今「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中辦公室」的白板還留在書店後頭的小隔間裡。在本土意識的發芽年代,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提供一群具備「推廣本土文化」共同理念的人,一個難能可貴的交流和取暖據點。不少人因此慕名而來,一間小小的書店,於是承擔了沉重的時代使命。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的書店一號余淑賢(右)、書店二號鄭惠敏(左)/攝影不理嗑托

創始人罹癌撒手,書店人氣陡降

1999年,紀敏雄不幸因癌症過世,書店移交給外甥女余淑賢接手。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終於推翻長久以來黨國專政的政治型態時,本土文化的推廣卻反而失去了能量。當政治熱潮退卻,來往書店的人潮也隨之散去,生意一落千丈。直到那篇形容書店像間「柑仔店」的報導說:「架上販賣的只剩回憶與同情,庫存的理想幾乎已經出清。」

讀到這篇報導,鄭惠敏心想,一家這麼有使命感的書店,怎麼會在創始人離開後的十年,變成如此破敗的地步?回想起那久未修繕、陰暗潮溼,讓人看不到未來的老房子,再想到紀敏雄當初的理想與熱情,不禁觸動了鄭惠敏內心的思緒。她何嘗不關心台灣這塊土地?其實,鄭惠敏也曾努力過。來到台中前幾年,她曾接過一份讓自己鬱鬱寡歡的工作──民代助理。

「我最痛恨幫民眾辦理低收入戶補助,每次跟村里幹事打交道,就會體認人民在他們心中只是『選票』。」鄭惠敏感嘆,各相關單位常因為一兩項缺件就百般刁難,讓申請人的尊嚴一再受損,村里幹事卻往往要「看在民代的面子上」才願意配合。為了讓弱勢族群持續來拜託以換得選票,民代和公權形成「利益共同體」,當政客的心裡只有利益沒有人民,無人願意去改革制度,不公不義就會持續存在。

擺脫政治無力,接班人重振熱情

「選舉時政黨會喊很多口號,可是選舉過後,就真的只是口號,(改革的)能量不會累積。」有感於政治的無力,滿腔本土熱誠的鄭惠敏一度陷入低潮。在了解紀敏雄創立書店的無私初衷後,讓她倍受感動,但眼見紀敏雄的理想與熱情,在歲月的痕跡下飽受摧殘,甚至快被遺忘,鄭惠敏也深受刺激。

於是鄭惠敏決定踏入書店,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以不同的方式探索關心台灣本土的可能。從事過設計的鄭惠敏,以自己的長才重整書店面貌,也為書店設計了專屬的名片,背面簡短的書店介紹文字,搭配著紀敏雄微笑的照片,便是鄭惠敏的巧思。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店牆上保留的重新開幕茶會DM/攝影/關魚/2010 

老店新開,連結跨世代的記憶

2009年8月23日,籌備許久的「重新開幕茶會」終於展開。

如今再踏入書店,鐵窗雖然依舊,但明亮的燈光與溫暖的木桌椅,讓人很難想像這裡就是當初報導寫的破舊「柑仔店」。書架上不再空空如也,各類書籍整齊地擺在四周。鐵窗內的小木桌擺上了充滿生機的盆栽,還有一些書店的名片熱情地邀請大家來逛逛,木桌上面的牌子則寫著「閱讀台灣,請坐」~,彷彿也道出當初鄭惠敏決定踏入這間老書店時,心中的那股悸動。

茶會當天,沉寂已久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一時門庭若市,小小的空間內擠了60多名來賓,許多紀敏雄時代的老顧客也都回來書店,在茶會上分享自己與書店相遇的故事。意外的是,有許多年輕人也在現場。

本土意識開花散葉,台灣書局再出發

「我是在就讀台中女中的時候,第一次踏入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一名年輕女性說話了,她是彰化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也是南方電子報的主編周馥儀。因為紀敏雄的啟發和鼓勵,周馥儀在高中就創立了「台灣文學研究社」。在保守的校風和父親的反對下,成立台文社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周馥儀也因此對於台灣本土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不僅自己分享,周馥儀也帶了一票當年就讀台中一中、一起出入書店的伙伴來述說各自與書店相遇的故事,就連那天來幫忙攝影、記錄茶會的顧客,都談起當年就讀台中二中時,本來想去打電動,無意間踏入書局就受到紀敏雄的影響。原來,在十幾年的歲月推移中雖然一度沒落,紀敏雄藉由書店深耕本土的足跡從未消失,就像是種子一樣,在許多年輕人的心中發芽,並逐漸在不同領域成長、茁壯。

再出發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逐漸恢復了過往的活力,像個磁鐵一樣,重新將關心本土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2009年底,正當鄭惠敏苦惱著該怎樣再繼續散佈紀敏雄的種子,機緣卻自己踏上門來。「我可以幫忙辦個台語讀書會,」一名樣貌清瘦、態度親切的老先生主動踏進書店,詢問鄭惠敏書店的活動,並表達協助意願。

 *曾正義老師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主持台語讀書會/攝影/不理嗑托/2010

這名老先生是曾正義老師,因為想推廣台語文閱讀而創立「雙語出版社」。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曾經寄賣過一些雙語出版社的書籍,但鄭惠敏先前並未見過社長。曾正義推廣台語文,是為了完成他爸爸不識漢文、卻又想讀世界名人傳記的心願。無奈雙語出版社經營不利,曾正義在結束前夕到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希望能將剩下的書籍便宜售出,與鄭惠敏閒聊間,萌生台語讀書會的想法。

看到曾正義如此積極,三不五時便到書店裡問鄭惠敏:「招到多少人了?」希望能幫忙曾正義的她不免壓力倍增,深怕找不到人,開不成台語讀書會。所幸有個台中一中的學生,自己踏入了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的大門,主動表示想參加讀書會,堅定地說「我想學好台語!」後來台語讀書會順利開成,這個學生也成為裡面最認真的一個。

生命交會的故事,就從踏入書店開始

位在台中市三民路三段49號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至今已度過十七個年頭,曾經風光輝煌,是支持本土的社團相互取暖的地方,卻也一度破敗落魄,如同凌亂不堪的「柑仔店」。從鄭惠敏為紀敏雄當初的理想而感動,選擇踏入書店的那一刻起,也陸續發現了許多人「踏入書店」的故事。對於本土文化有感覺的人,大概總有一天都會踏入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延續當初紀敏雄的理想吧!

2010年8月23日,鄭惠敏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部落格的週年感言中寫著:「一年。這一年,感覺很快速的就過了。……感謝每一位願意走進書店的人,因為與你們的交集,讓這一年的忙碌,變得美麗而且有意義。也希望書店能豐富每一位書友們的生命,讓他們以認識這樣的一家書店而感到喜悅。

至今,鄭惠敏心中仍然還有當初紀敏雄帶給她的悸動,這份悸動也同樣存在每個「踏入書店」的人心中。未來,鄭惠敏也會繼續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將這份悸動,傳給更多的人。

【延伸閱讀】

⊙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部落格

⊙ 從手榴彈到BB彈,洪雅尋找社運新可能

⊙ 徜徉在讀書人的樂園--東海書苑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aboutfish's 的頭像

我給協力編輯的專題報導字數,是限定在2500-3500字之內,所以有些故事「不理嗑托」並沒有寫到,在此由我補充如下: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是從紀家古厝改裝,好生活報一行四人的實習採訪團對那天在店面後方的空間,跟惠敏坐在古樸的四方大木桌聊,聽她回溯初探書店的記憶:「店內本來蠻昏暗的,木頭架上處處都是白蟻咬過的痕跡……因為沒什麼錢整修,靠著當木工的朋友很多都利用舊材拼裝,粉刷全部自己來,書架還是靠捐贈的。唯一花到的大筆整修費,就是老屋瓦片漏水嚴重,必須花20多萬加鋪塑膠瓦片和防水措施。」

惠敏說,當初不希望把書店翻修到很新,只想讓它看起來明亮乾淨。因為是古厝,翻修時不時會挖到紀家小時候的回憶,例如用塑膠貼布遮起來的空間,原是以前的廚房,原本以為是牆的地方,原來是片窗戶……書店門口的鐵窗一度考慮是否要拆除,但由於書店所在的三民路晚上店家很少,選舉期間又怕社會對立的氣氛影響書店安全,最後還是保留了。

在台灣閱讀實體書的市場日益萎縮之際,開獨立書店面臨的現實問題比外界想像得艱苦許多。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最沒落的時期,一個月「營業額」僅剩數千元,重新開幕一年來,雖然攀升了十倍,「區區幾萬元的月營業額」扣除進書和水電成本後,仍完全不足以支付人事成本,書店一號的薪水一直是由紀家長輩支助,書店二號也還須抽空接案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獨立書店經營相關問題可參看小小書房店長虹風撰寫的希望這將不是句點:「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二)(三)

去年八月惠敏接下「振興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的任務後,不到三個月就認清此任務的艱辛,度過幾個完全沒有客人來光顧的下午,惠敏便考慮在賣書和讀書會之外,模仿洪雅書房舉辦加深與在地連結的活動,透過網路搜尋台中秘境找到了「HERETIC(異教徒)」,在HERETIC 慷慨熱心的支援下,以不需支付導遊成本的好康,辦起一系列免費讓書店讀者參加的【台中祕境之旅】活動。

「不少台灣人護照上蓋有很多國家的入境章,卻對自家方圓五百公尺內的景物講不出任何故事。」惠敏感慨地說,很多人跟腳下的土地脫節很嚴重,對土地當然就沒有情感認同,官方一作土地重劃,即使等同於滅村、滅庄,都激不起足夠的反抗力量。

一位參加過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主辦秘境之旅活動的客人,曾半開玩笑地跟惠敏抱怨:「你害我們變得太忙碌,以前就是轉轉電視看看新聞罵罵政府,現在都覺得不作些實質的事情,會很對不起。」惠敏語帶欣慰地說,辦文史踏青活動會讓大家看到的層面更廣,想看認識台灣的書就會更多,甚至達成呼朋引伴效應,讓書店增加一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例如有位來自草屯的讀者就說:「我們那邊連一家像樣的書店都沒有!」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雖然沒有「房租壓力」,但就跟其他的獨立書店一樣,未來仍充滿挑戰。重新開幕之初,曾被壓力和焦慮壓到「彷彿連手都抬不起來」的惠敏說,「不管(書店發展的)進度是快是慢,就是要繼續前進。」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惠敏調整做每件事情的力氣只花到七、八成就好,而且要把所有小小的喜悅和開心當成是生活的寶貝,才能持續挹注前進的力量。

====

由於七月份到書店的採訪時段,是由書店一號淑賢負責顧店,我們跟書店二號的惠敏聊了將近四個小時後,必須啟程前往旅館,就沒有太多餘裕跟淑賢聊,這篇報導受字數限制著重在書店如何再出發,對耗費多年青春顧店的淑賢就少了著墨,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補充。

小時候去買參考書的書店,一排排書架,寫著XX學校指定專用,加上大張的測驗題庫,閃爍的日光燈映著熬夜讀書依然覺得自己書永遠讀不完的慘綠臉龐,最討厭的是,那家書店的牆壁上還要貼著,偷竊者〝罰100倍〞移送法辦之類的不合法標語。

那時候的我,不喜歡這樣的書店氣氛,包含裡面老闆挑選後擺上架的書。
現在想想,那也算是早期的一種〝主題性書店〞吧。

一間單純只有賣書的書店,在現代,我猜,會很寂寞吧。

因為這樣的一家書店,只有在顧客需要書的時候,才會上門。而如果他要的只是書,那麼,除非這本書,連出版社都沒貨,或者你賣的比其他家書店便宜,否則,你永遠不是他的首選。

我不希望,台灣本土文化書店〝只是〞這樣的一家書店,我希望這家書店是大部份的人在想到要買〝特定類別〞的書籍時,〝唯一〞會想到的一家書店。也希望,書店挑選收進書架的這些書對買書的人是有用處的,透過閱讀,如果書裡的內容能夠轉化成閱讀者的思考養分,讓那個人因為某本書而變成不一樣的人,那就是書店存在的最大價值了。

20多年前,當我有了借書證之後,我開始在圖書館的書架裡挑選自己愛看的書,原來,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書,是這麼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呀~~~我大步跳過那些大家以為沒讀過可能會被其他人取笑的世界名著區,來到符合自己興趣的那區書架,從書背的書名來決定今天翻哪幾本。

我記得在一個廣播節目中,主持人問我,傳承並推廣台灣文化這樣的一個宗旨,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很沉重的理想,你怎麼敢扛起這樣的一個責任??你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家書店〝奮戰〞多久??

這些問題,其實,我沒想過。

這些問題如果我認真且理性的思考計算過,應該會勸乃元說,把這家這麼具有意義的書店收起來吧,這樣,大家都不用感到有壓力,我們可以不用去惋惜紀博士的書店夢想必須終止,反正,會看書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少一間書店,或許也沒有幾個人會發現的。

節目下線後,我想著,剛剛應該怎麼回答比較好??那時的腦袋中沒答案,而且自責自己在那麼長的節目時間裡連一點點稍稍〝美化包裝〞過的書店未來願景都沒提到。

一年後,那幾個問題,我依然沒答案。我只是在這段時間裡,不停的修改自己對書店的態度,也修改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想過,經營一家主題性書店是一件這麼辛苦而且壓力大的事情,原來,有些時候除了勇氣(憨膽)之外,還要懂得讓自己的頭腦呈現不夠精算的狀態才能用心去做點事情。

在那天的訪問快結束前,我打開後面的房間,讓大家們看台獨聯盟的行事曆白板,在這間書店內,曾經進進出出過很多人的夢想及青春,我也在不曾見過面的書友寄給書店的掃描圖檔或剪報裡,跟他們一起回憶了這家書店的過往。

這家書店,在當時〝曾經〞是社運人士聚會的秘密基地,是環保議題的演講場所,也是台灣歌謠的練唱地點,更是一些高中生的台灣意識啟蒙點,這麼多年來,受這家書店影響過的人〝現在〞正在台灣各地的角落裡,為不同的議題努力著。

這是一家沒有什麼錢可以做簡單裝潢的矮房子書店,這麼多年來卻一直守護著傳承台灣文化的夢想,雖然書店的收入一直不是很多,但這些散佈在各地的美好種子足以證明這家書店不是一間寂寞的書店。

下午一邊打留言一邊顧店時,恰巧有一書友來到書店,她認真的在書架裡搜學,我專注的面對螢幕打字。

趁著遞上書店明信片時,我問:是第一次來這家書店嗎??

我是看台灣好生活報的文章來的XD。

太好了^^,那~以後要常來看書喔。

會的,會常去窩的!(我就是那個看台灣好生活報而慕名去書局的那位)

自己也是書店的工作人員,禮拜三的放假日,就不時飄盪在台中的東海書苑、闊葉林或幾家二手書店。喜歡感受書,因為一個在意它的經營者而長得很好的狀態,那會在你翻開閱讀時感到安穩,聽見字裡行間的樂章,今天走進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亦是如此,我不自覺就安穩地坐下,然後一整個融進書的世界。

學生時代就常經過那,大部分是補習完要趕回家的時候,「台灣本土文化」幾個斗大的字在我心底駐留,遠離當學生也四、五年了,週末看見這篇報導,遂掀起了心念,要來一遊歷。舊舊的外頭,簡樸的妝點,反而讓那文化精神性更壯麗了些,以往在誠品就一直櫃的台灣文化,這會兒轉一圈圍繞身旁,對我這個出社會後才回過頭來關注腳下土地的人來說,很是過癮!

感謝台灣好生活報,感謝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出版經營辛苦,但總不乏如此在意書、在意這塊土地的人,努力在台灣各角開出花朵,嗯,沒錯!我們都不寂寞。

aboutfish's 的頭像

謝謝書店2號和韡萱特地來寫的留言,有這麼棒的回饋,是身為報導記者和總編感覺最幸福的事。對你們留言內容的詳細感想,我等原作者不理嗑托回應過後再來發表囉~

totodoghouse's 的頭像

這篇報導的初稿,大約在八月底左右完成。那時,也正好是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重新開幕滿週年不久,我讀著書店2號寫的週年感言,不禁揣想,我該怎麼把這家有許多故事的老書店的報導給寫好呢?七月中到書店採訪書店2號時,聊了將近四個小時,這豐富的內容該如何取捨,一度讓我感到困擾與焦慮。看著電腦螢幕,卻苦無靈感。

好生活報實習之初,我因為忙著趕課堂期末報告與參加世界台語文化營,前面幾個行程,只好跟關魚請假。在參加營隊時,看到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來擺攤。想起之前好像看過這家書店的報導,而營隊結束後正好有個空檔,這家書店也是好生活報的預定行程之一,便覺得無論如何,還是跟上這個採訪行程、來看看吧!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雖然位於台中市區,但三民路這條熱鬧的婚紗街,與鄰近的中山公園,常常會讓人忽略了這裡還有間關心本土文化的書店。那時從營隊趕過來,時間似乎早了些,書店的鐵門拉上了,兩旁都是後來新建的高樓,我差點找還不到書店。我趴在門旁的鐵窗往內看,雖然沒開燈,但書店看來整齊、溫暖,與店外陳舊的招牌有著很大的反差。

後來在採訪中得知,當初書店2號過來探視時,她也曾經趴在這面鐵窗外,看著被形容為像「柑仔店」的書店。同樣的場景歷歷在目,但若非書店2號毅然決定踏入書店,將書店打造得煥然一新,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書店2號的勇氣讓我印象深刻,我開始思考,這股勇氣從何而來?

除了書店創始人紀敏雄創立書店的理想外,在週年感言中,我發覺,書友與書店生命交會的故事,才是讓書店2號有勇氣與毅力,持續下去的原動力。書店2號接下重振書店的任務後,陸續發現許多過去的故事,而現在的故事,也陸續發生中。報導刊出後,韡萱到本報留言,說她過去在學生時代就時常經過書店,看了報導,終於踏入書店一探究竟。

這對於一度苦惱於報導的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勵。書友與書店的生命故事,我想,絕對是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最與眾不同、也無可取代的一件事。

除了書店2號,身為書店1號的淑賢更是功不可沒。從紀敏雄過世的1999年,直到2009年書店2號過來幫忙的這十年間,台灣政治正面臨有史以來的鉅大變化。當本土意識發芽,成為推翻黨國體制的驅動力,卻在改變之後能量盡失。書店1號見證了書店一路從輝煌到破敗,卻始終堅守著經營書店的崗位,不辭辛勞。

書店1號總是自謙不擅言詞,但木訥寡言的淑賢,其實也相當有自己的想法。有對本土文化不清楚而前來質疑的顧客時,淑賢也曾與之爭吵。自認是知識分子的淑賢,對於在時代改變之下,如何推廣理念也一度感到困惑。書店2號的及時加入,減輕了書店1號的負擔,也更能夠去面臨未來的挑戰。生命交會的故事,於是能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不斷流傳下去。

每每看到有人在某個角落在為台灣做努力,眼框就會莫名的發酸,一直很希望能有一天能對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所貢獻,但怎麼做?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具體的答案。

其實剛看到這篇文,第一映像是…裡面的書該不會大部份都是在說政治演變吧?這幾年的政治氾瀾,讓我覺得台灣的故事似乎就是一筆筆的政治爛帳,但仔細一想,這個想法似乎太狹礙了,政治固然影響台灣甚深,太真正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有感情的卻是我們身邊所發生的每件小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可是其實我不知道有什麼書是記錄我的家鄉的,用著溫馨的角度,或是故事性的口吻記錄著點點滴滴,而不是像觀光導覽一樣,只是用很有文化或是歷史攸久等難以引起共鳴的字眼,畢竟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需要一個情境來倒留時光,來引起對他的認同感,對我而言,台灣的小故事,會比認識台灣還更有吸引力。

第一次在這邊留言,每次看上面留言了一大串,就覺得自己如果只回兩句很沒誠意,所以一般只會在plurk留言。

aboutfish's 的頭像

孟秋:

謝謝你的回應,無論或長或短的留言,都是本報期待的讀者迴響。在台灣本土文化書局裡,除了部分外頭難以找到的珍貴歷史文獻外,也有不少介紹台灣風土人情的書,從書局部落格的書籍介紹分類,我看到這本重遊台灣老場景,開頭介紹詞寫著:『「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回憶」、「每一個回憶都是一段歷史」,老場景串起了童年最重要的記憶。』或許會符合你所要求的「以情境來倒流時光」?

嗯嗯,有空我回彰化會順道去台中看看,謝謝你特地還去找了這一篇~

孟秋~

這家書店,在一開始創立的時候,裡面的書籍分類就非常多樣,只是,很多人還是會幫這家店定義為〝綠色〞書店或者〝台獨〞書店。

因為書店創立時的性質鮮明,導致後來曾有一位書友進來後小心翼翼的問我,這是民進黨的書店嗎??

不是,這是台灣主題性書店。

事後想想,為什麼民眾會把台灣兩字不自覺得送給民進黨??是因為 DPP喊愛台灣喊的比較大聲??或者其他政黨不愛台灣??

台灣,並不是屬於任何政黨的專利。

台灣,跟每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有著不一樣的關連,有人對台灣特別有感覺,有人是模模糊糊的不知不覺。記得上次跟關魚介紹這家書店的時候,他提起了一點我沒注意過的事情,我常常會從影像談起,這是否跟我學設計有關??我不是很清楚,當時的內心想著,這跟我是重度路癡有關吧....(因為我認路總是以轉角的房子來記憶,不是路名)

若有不知從何下手翻書的客人,我試著跟他介紹書店書籍,很少從政治類的書櫃開始,我喜歡從植物、民俗、老房子建築形式、俗語、高山地形、河川等日常生活話題開始,接下來用人物、母語、文學來了解他喜歡的書籍傾向,有時候,才講完常見的葉子或花朵,對方就知道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是哪類了。

一個小小的木造火車站,可以講的在地故事很多,從書裡翻到的一個火柴盒的兒時記憶,我們可以聊到目前僅存的幾間菸樓,聊到台灣加入WTO的影響,從有機種植可以聊到農村再生條例,從傳統市場的臘肉香腸聊到眷村理髮,從一顆紅蛋的歌詞內容聊到台灣的女性投身社會運動過程,從楊逵的送報伕文章內可以討論現今的土地徵收制度是否合乎公義??從一條河川的起源以及灌溉的流域,可以聊到攔河堰衍生的生態問題及用水態度。

這些都是台灣正在發生的事情。政治,不過是這塊土地上的一部份,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透過政治解決,有人認為,台灣就是被政治人物搞糟所以不想管政治,其實,公民力量才是能改變未來的最大的能量,那是高於政治之上的力量及層次。

書店有紀錄地方上小事情的在地書籍【台中鄉圖】,這是由一群文史工作者書寫記錄台中的優質刊物,裡面有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老宅、河川、老樹、有保留完善的大宅以及後代子孫等待分家產的心情寫照。透過這些小故事,你可以從建材知道當時的物質環境,從空間配置知道當時尊卑的階級分明,從土地公廟的位置知道當時庄頭庄尾的防守線,從都市計劃的拆路看出土地價值的增長,從守護老樹的搶救聲聽見世居此地的老人家說起兒時的樹蔭下故事,我想,這批珍貴的台中紀錄,或許會接近你想要的小故事性質。

台中鄉圖介紹 http://blog.roodo.com/taiwanbook/archives/12061539.html
台中鄉圖每期介紹 http://web.nuu.edu.tw/~natun/3_2.htm

看到你留言的第一段寫著〝一直很希望能有一天能對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所貢獻,但怎麼做?〞

我想,彰化當地也會有這類的文史工作者,為了紀錄家鄉的景物或搶救古蹟而努力著,或許在那裡,你可以找到答案,從自己的故鄉出發,會比較有動力。

很幸運地能看到報導,讓我又多認識了家鄉台中的獨立書店,因為我正在試著去挖掘,發現一些可以回去做的事情。

書店1號與2號請加油!

yu-wen~

謝謝你的鼓勵,也很高興因為不理嗑托這篇文章的介紹,讓你知道了故鄉的這家書店。

回家時,記得來書店。

aboutfish's 的頭像

能透過報導讓 yu-wen 和家鄉書店有緣份的連結,是本報的榮幸,也非常感謝書店2號殷勤幫忙回應對本篇報導有興趣的讀者。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