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fish 的部落格

要如何給馬英九和江宜樺一個教訓?

(總統馬英九頒一等卿雲勳章給前行政院長江宜樺

2015年2月12日,距離檢方大規模起訴「太陽花學運」參與者僅隔兩天,馬英九總統頒發「一等卿雲勳章」給血腥鎮壓學運的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這種勳章專門頒中華民國的五院院長,馬英九任命的行政院長人人有獎,他的超級愛將劉兆玄還獲頒了更高一級的「中正勳章」,江宜樺得此勳章沒什麼稀奇,重點是馬英九選此時間頒獎,明明白白向全民示威:「國家權力在我手,血腥鎮壓社會運動是對的。」

劉兆玄獲頒勳章是在內閣總辭一週後,江宜樺的上一任行政院長陳沖獲頒勳章是在卸任一個月內,江宜樺卸任至今超過兩個月,馬總統早不頒晚不頒,偏偏在檢方大規模起訴學運份子後頒,這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分享本篇文章:

【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下

(2013/7/30驚鴻台灣:當馬政府站在整個台灣的對立面

承續:【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上觀念篇中

〈改革認知之三: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媒體〉
 
現今台灣最大問題在於:社會大眾明明對立法院和媒體很不滿,為什麼選舉開票出來的結果,總是選出平均水準很爛的立委?為什麼部分媒體還是能夠一直用很爛的手法和角度報導新聞?大眾對立法院和媒體的不滿,為什麼無法表現在選票和閱聽率上?
 
分享本篇文章:

【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中

  *2009年元旦假期呼籲立法院解凍公視預算的遊行隊伍,路經官署/攝影/關魚
 
 
〈改革認知之二:新聞工作者是凡人,不是聖人或超人〉
 
除了國營媒體外,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是在商業機制下支持運作的,新聞工作者都是被媒體老闆雇用的勞工,只是他們的工作成果都被攤在大眾的眼光下檢驗,一旦有錯,馬上就會被各方讀者和自家報紙的比報者「再三檢討」,如果是「事前可避免」的錯誤,要新聞工作者負責當然沒話說,但有很多錯誤都是在「deadline」的壓力下所發生的「忙中有錯」,對於這種「想避卻沒時間可避」的宿命,記者和編輯都只有不斷訓練自己「迅速確實」的功夫,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分享本篇文章:

【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上

(2009年立委林益世凍結公視預算而引發【搶救公視】
 
編按:日前發表「台灣假新聞越來越多的祕辛」獲公民影音資料庫轉載後再被轉貼到 ptt,底下噓文者的質疑其實跟我 2001年發表【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觀念篇系列文章有共通處,可作為該文的延伸閱讀,裡頭不只談媒體,在(下)篇還舉了立法院作例子,適逢今日是台灣罷免立委行動的關鍵前夕,特此重刊。
 
〈前言〉
 
「媒體和立法院並列為台灣社會當前最大亂源」,相信已成為許多民眾的真實心聲。忝為媒體工作者之一,曾經接觸過不少對新聞工作非常認真又有理想的記者和前輩,歷經這些年來的近距離觀察,個人發現:他們的努力常被淹沒在「平均水準不高」的各家媒體中,他們的熱誠常被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和辱罵所澆熄。
 
分享本篇文章:

今日公祭之請問消防署長葉吉堂

 
昨夜看到六位殉職消防員的大體化妝師郭璋成貼出他們的遺照(如上),看著無比年輕的容顏,想著他們無法再陪家人好好度過的人生,心裡不住一陣難過。
 
今天是當局為他們舉辦公祭的日子。
 
回顧「別讓打火兄弟再白白犧牲!救人總整理」,大家還記得多少?政府已經承諾多少?又做到了多少?
 
分享本篇文章:

發表者的強權與曝光者的弱勢

 
編按:這篇文章源於2005年在中時部落格看到一張「非名人的走光照片」,對「女生的隱私權很容易被男攝影侵犯」這件可能在「男攝影眾多的國家(包括台灣)」放諸皆準的事實,忍不住非常感慨,陸續在幾個地方留言討論後的整理。十年過去了,隨著數位相機和附有拍照功能的手機盛行,新聞學界早有人提出「全民狗仔」一詞,描述每個人(尤其是名人)處在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別人拍攝、不經當事人同意便逕自公諸於世並引發種種侵權爭議的現狀。
分享本篇文章:

太陽花學運起訴逾百人,當事人回應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唱起「你咁有聽著咱唱歌」,取自黑島青臉書 
 
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今日(2015/2/10)宣布起訴「反服貿抗議事件(太陽花學運)」相關案件,包括318佔領立法院323佔領行政院411路過中正第一分局,起訴人數多達119人,北檢公開說明稿詳見此連結
 
以下整理主要當事人回應,人物照均取自各當事人臉書,按人名可到原文網址:
 
分享本篇文章:

台灣假新聞越來越多的祕辛

 *澎湖七美名勝「小台灣」/攝影/關魚/2009
 
「多些在乎的人,台灣新聞明天才會更好。」
 
這是2010年9月我的記者生涯滿14週年的感言,裡頭有一段:
 
我最常感到無奈的一點,大概便是屢屢目睹「來自公信力很低的媒體,一看就知道查證不周、還是傳言乃至謠言的新聞,卻因為標題很聳動、內容很誇張,便引發廣大網友推波助瀾,讓該媒體大賺點閱率,形同助長他們繼續作那種假新聞的氣燄」了。這種「被罵的爛新聞有市場,被忽視的好新聞連市場的邊都沾不上」的現象,從2001年我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媒體改革文章以來,或許稍稍有些改善,但改善的幅度卻永遠比不上「好記者有志難伸憤而求去」的流失速度。
 
四年半過去了,「查證不周、還是傳言乃至謠言的訊息」廣為散佈,隨著臉書等社群團體的「分享文化」越傳越多、越傳越廣,形成一種「假的話題新聞人人推」、「真相報導只有少數人推」的「反淘汰」現象。
 
分享本篇文章:

過勞環環相扣,下個倒楣的會是你嗎?

高科技冷血青年/攝影/關魚/2010)

復興航空墜河空難發生不久後,網路上開始流傳一段話

「過勞的消防員」搜救由「過勞機師」駕駛與「過勞空服員」服務的墜毀班機,「過勞的醫護人員」救助,「過勞的記者」報導……。

這段話引發廣大共鳴,因為非常寫實。根據勞委會2013年做的調查,台灣勞工全年工作時數約為2141小時,在全球30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和墨西哥換算時薪在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何況,裡頭還藏有資方不可說的祕密之「調查黑數」,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卻被資方扭曲認定只有8小時的勞工,大有人在。

分享本篇文章:

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

(1994年法國阿爾攝影節作品,非屍體照,見文末說明)

編按:2015/2/4發生復興航空墜河空難事故,想起這篇2002年要發行「關於媒體改革電子報」時寫的發刊詞,其中提到1998年發生的華航大園空難,13年過去了,裡頭提到的媒體報導問題沒有減輕只有加劇,特此重刊。

「是誰給你們踐踏別人屍體的權力?」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