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鎮

人親土親的淡水阿婆種菜

朋友家的客廳有一大片落地窗,從那裡看出去,樓下就是綠油油的高爾夫球場草坪,再過去就是淡水河和觀音山,淡水非常有名的淡水夕陽,在她們家的客廳看得一清二楚;從她們家的廚房看出去,就是大屯山脈。聽說,住家前面有一大片水,後面有高山做靠山,這是好風水,會興!會旺!會發!

難怪,現在有那麼多人都要來淡水買有漂亮風景還有好風水的便宜房子。難怪,現在的淡水到處都在蓋大樓!只是每次看到工人在綁竹竿、搭廣告看板,我的心頭就抽一下!唉,又有一塊田地不見了!那有可能是附近的阿公阿媽,從早忙到晚,在種菜的地方。

每次去淡水市場,我很喜歡向「坐在店門口的地上,賣自己種的菜的阿公阿媽」買菜。他們的菜,賣相不大好,小小一棵,有的菜還被蟲咬了好幾個洞。不過,跟他們買菜,總有一種人親土親的感覺。現在很流行「產品履歷」,坐在地上賣菜的阿公阿媽就是最好的保證!

我常常在淡水街上或者是靠山那邊,只要有空地的地方,都會看到他們彎下腰,很認真的掘土拔草。只是,越來越多的土地都賣給建商興建豪華氣派的大樓,可以種作的空地越來越少,種菜的阿公阿媽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

⊙ 淡水中山北路,2008年3月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河不名譽的名產

一陣大雨過後,淡水河邊怖滿上游漂流下來的垃圾。一位住在河邊的漁民努力掙脫纏繞漁船四週的垃圾。他無奈的說:「這是淡水河名產!」

⊙ 淡水河邊,1990年5月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河邊的你儂我儂

攝影師引領穿著燕尾服和白紗的新人來到河邊,立刻吸引眾人的目光。愛看熱鬧的遊客也停下腳步,沉醉在新人的情深款款之中。

我喜歡站在攝影師後方,看看有點靦腆卻又勉力營造浪漫氣氛的新人,看看在一旁看熱鬧的遊人。傍晚的淡水河邊,因為他們,增添許多樂趣。

⊙ 淡水河邊,1994年9月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老街小麵攤的溫暖記憶

北淡線火車停駛後,到台北,就只剩下搭指南客運或台汽。火車站前的指南客運站老是排著一列長長的隊伍等著搭車,不愛排隊的我,就再往前一站─淡水市場,去搭車。冬天,寒冷的陰雨天,我喜歡在搭車前,先喝一碗熱騰騰的魚丸湯,暖了胃再上車。這是多年前的淡水老街給我的溫暖記憶……。

捷運通車、漁人碼頭完工,一波一波的觀光客往淡水擠,原本就狹小的街道擠滿了人和車子。為了讓更多觀光客的到來,老街上雅致的街屋立面要拆掉要拓寬要改建停車場;為了填飽遊客的肚子,原本賣雜貨的、做布莊的,歇業了,換成光鮮亮麗的主題餐廳;為了讓觀光客有地方逛街,一些晦暗的,雜亂擺著貨物的商店不見了,換裝成門面耀眼的魚酥鐵蛋店、藝品店,還有許多以前從未見過的,店內掛著淡水市街的老照片,就號稱是三、五十年的老店。

這還是滿足淡水人日常所需的老街嗎?在地情感一點一點的流失,獲利導向的連鎖商店取而代之,稱做遊客的觀光大街會不會比較貼切現下的景況?發展觀光一定要對淡水的過去加以毀滅嗎?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老街遺失的拾階樂趣

北淡線鐵路拆除,開啟捷運時代,短短幾年,鎮上出現幾十棟高樓;原來在巷弄間穿梭遊走,領略民家、洋樓和教堂雜處的台洋建築之美,或是祖師廟前眺望美麗的觀音山身影,淡江夕照的樂趣,隨著高樓竄起,沒了。

⊙ 淡水中正路,1993年2月

分享本篇文章:

當淡水河的呼吸聲成為絕響

學生時代常去淡水郵局後方的淡水河邊,也就是現在的榕堤Cafe前身。河邊的住戶在樹下放了藤椅自己乘涼,也讓遊客坐,早些時還有榻榻米可坐、可臥。除了傍晚多了看夕陽的人潮外,其餘的時間很安靜,就只是些鄰居在樹下閒坐,偶而一些買完菜的媽媽們經過,也會坐下來休息聊聊天。

我最喜歡的淡水河邊是在夕陽西沉、人潮退去、潮水上漲時。

漲潮時,潮水打在觀音石上、打進石縫,有一種很深沉的潮聲悠悠緩緩的從石縫中湧出,隨著潮進、潮出,很有節奏的持續著。特別是夕陽西下,人潮的喧鬧聲漸漸散去,這淡水河的聲息,更加凸顯河邊的靜謐。好像聽到了淡水河的呼吸聲!那是一種很美的經驗,至今難忘!

可惜的是,負責改造河岸景觀的主事者,竟然將珍貴的觀音石步道掩埋在一尺半厚的水泥和柏油之中,淡水河的呼吸聲也就絕響。

許多面河的房子已改建咖啡館,每一家店都強調它的淡水味;只是,那些店以外的淡水河邊,怎麼找不到一處安靜的處所,可以好好的坐下來看夕陽;那個素樸、安靜的淡水河邊哪裡去了呢?

⊙ 淡水河邊,1991年6月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燒王船的潮來潮往

夕陽緩緩西沉,熊熊火燄燒盡王船,在淡水生活多年,第一次看到這麼特別的淡水夕陽。若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淡水也有王船的祭典啊?每年農曆九月初九蘇府王爺誕辰,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牲禮祭拜王爺。殺豬公、備三牲,歌仔戲、布袋戲輪番上演,也算是油車口一帶的盛事。

2002年秋天再度走訪忠義宮王船祭。兩三百位信眾挑著謝籃走在淡水熱門的觀光大道上,啊,九年不見,沒想到他們還使用老阿媽時代的謝籃裝牲禮!時光彷彿倒退三十年。這些年,淡水過度的商業化與觀光化,一波波的人潮早已掩蓋在地的庶民生活。而此刻,好像墜入一種刻意裝置的情境之中,反倒覺得迷惑。

這幾年,燒王船的地點改在海軍營區旁,造型古典的王船與停泊岸邊的飛彈快艇,形成鮮明對比。簡單法事之後,信眾忙著點燃王船,一位執事喃喃自語:「嗯,潮水、風向都剛剛好!」,另一位歐吉桑則叮嚀我,燒王船時不要太靠近。周遭信眾靜默不語。王船在熊熊燄火中起駕遠揚,空氣中只有烈火的霹靂啪喇聲……。

離開時,才發現這一帶的河邊從未造訪過。許多磚造的屋子,屋外泊著漁舟,鮮少遊人走進,安靜的聽的見潮水聲,好像淡水再怎麼改變,都止於巷口。彷彿置身台灣的某個漁村之中,反而不像在淡水。

⊙ 淡水油車口,2002年10月

分享本篇文章:

被鐵鎚埋進歷史的淡水火車站

鐵鎚一敲,敲得淡水自此翻天地覆,敲得淡水徹頭徹尾的變身。

⊙ 淡水火車站,1990年5月

分享本篇文章:

海天一色的淡水河邊

星期一早晨,列印了友人書寫的文章到淡水河邊看。河邊沒什麼遊客,空氣中有著從容、自在的氛圍,舒服極了。幾度從文字裡,抬頭望向河口。河面上少了飆船的渡輪,水波不興,海天一色,啊!天氣真好!忍不住從書包中拿出相機,拍下難得的淡水河景緻。

原本,我比較喜歡黃昏的淡水河邊。只是,現在的淡水河邊,店家一家接著一家,連綿數公里,就像個大夜市,不管吃的、喝的、玩的,一到傍晚就變成熱鬧的遊樂場,只是,聽不見潮水聲。

我實在無法接受聽不見潮水聲的淡水河邊。現在,只能挑星期一的早晨,避開假日洶湧的人潮,趁著那些商店尚未拉起鐵門營業前,趕緊享受淡水河邊片刻的美麗。

⊙ 淡水河邊,2005年10月 

分享本篇文章:

淡水市場賣肉粽的媽媽

下午兩點,市場休市了,一位媽媽依舊站在市場的一角,賣粽和粿。

⊙ 淡水市場,1993年10月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