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

長腳毛的北方猛禽--毛足鵟

毛足鵟

毛足鵟是北半球寒帶地區代表性猛禽之一,為了禦寒,其跗蹠(鳥類腳部沒有羽毛部分)處全裹羽毛,故得名。 因為台灣不是其渡冬區,所以出現的紀錄次數不多;2011年初有人在清水濕地一帶,發現了一隻渡冬的毛足鵟,又再次掀起如2007丹頂鶴的瘋鳥盛況。

分享本篇文章:

猛禽的深邃眼光

大冠鷲是臺灣很常見的猛禽,喜歡吃蛇等爬蟲類的他又名蛇鵰,常常在郊山看到數隻盤旋,特別是早春時遠遠地就會聽到他「呼.呼.悠」的叫聲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全身暗色的他,鮮黃色的眼裸就顯得明顯,再加上壯碩的體型,更顯得挺拔俊逸。猛禽的視力都相當的好,在拍他的時候,他正凝視著遠方,不知道在看什麼東西呢。

分享本篇文章:

紅肚子的猛禽小姐

赤腹鷹跟灰面鵟鷹是臺灣過境猛禽當中,唯二會成群結隊一起過境的,所以春秋兩季都有不少賞鷹人士在墾丁、八卦山、觀音山等地觀看牠們大量過境的壯觀畫面。赤腹鷹體型小,所以又有鴿子鷹的稱號。這張照片是趁他們過境時,特地挑下雨的天氣,跑到山上去拍他們停棲的畫面,前面幾隻一見到我就飛走,很幸運的碰到這隻大方的赤腹鷹小姐,肯給我靠近拍幾張才飛走。

分享本篇文章:

朝著月光飛去

每年10月,有許多猛禽跟著南風一起飛越台灣,到了島嶼的最南端--墾丁,然後集結出海往度冬地飛去;但是牠們不是各個都這麼幸運的可以順利飛越海洋,甚至在晚上睡夢時就被獵人奪去了生命,能夠在清晨順利出發的牠或許是受到了月亮的庇護吧。

分享本篇文章:

藍天‧黑鳶‧田寮洋

黑鳶應該世界上最親近人類的猛禽了,牠們通常不主動補捉獵物,而是靠撿拾人類丟棄的廚餘,像是魚雜或其他處理禽畜後所剩下的內臟等等,是很適應人類的猛禽。

這隻黑鳶是在最近受到關注東北角的田寮洋所拍攝的,田寮洋是一處群山環繞的溼地與農耕地,冬天常常可以看到10種以上的猛禽,黑鳶也在其中,雖然說黑鳶是很適應人類的猛禽,但在台灣曾經從數量很多到最近數量有銳減的情形,可能還是因為平原與淺山都被開發掉了,牠們失去了棲息地;看著最近許多的開發與環境的議題,再回頭來翻這張照片,我的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慨,希望未來還可以看到美麗的牠們飄在藍天白雲中。

分享本篇文章:

大冠鷲

大冠鷲

當天氣晴朗、太陽高掛時,在郊區看見遠方天空有數隻大鳥在空中盤旋,又可聽到「忽-忽-、忽溜、忽溜-」的鳴叫聲時,那不是真正的『老鷹』,而是能安然生活於人類聚落旁的『大冠鷲』。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