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鳥

令人流口水的「日本橘子」

日本歌鴝以前臺灣的紀錄很少,這幾年每年春秋過境都有他的紀錄。他喜好在較為隱密的林叢低層出沒。由於日本歌鴝的橘色相當顯眼,所以我們都暱稱他為日本橘子。這隻公鳥看起來楚楚動人,的確也很像讓人垂涎欲滴的橘子呢。

分享本篇文章:

我睡著了,不要吵我

台灣是東亞地區候鳥遷移的重要據點,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各種鳥類路過臺灣。由於飛越大片海域,所以到達臺灣時他們往往都很累了。黃喉鵐一般是在比較北邊的地區渡冬,當年卻因為一道非常寒冷而強烈的鋒面而被逼著馬不停蹄地飛抵臺灣。這隻公鳥到達野柳時,已經是累得筋疲力盡而直接在步道上睡著了,我們最後只好把他抓起放到步道邊讓他好好休息。鳥類的遷移是相當辛苦的,讓人不由得產生敬意與憐惜。

分享本篇文章:

時尚紅圍巾.紅胸鶲

紅胸鶲在台灣算是不常見的過境鳥,公鳥的夏羽,從喉部到胸部會紅成一片,遠遠看起來就好像是繫著紅圍巾一樣,不過這樣羽色的公鳥在台灣卻相當少見。紅胸鶲在樹枝停棲時常常會翹著尾巴,尾巴下面的白色尾羽就相當的明顯,他的日文鳥名「尾白」就是用這個特徵來命名的。

分享本篇文章:

魚鷹秀爪功

魚鷹

魚鷹,又稱為鶚,是一種以魚類為主食的大型猛禽類,其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國際鳥類保護會議(ICBP)因此以魚鷹做為會徽。
 
魚鷹在臺灣屬不普遍冬候鳥,出現於河川、湖泊、水庫與海岸,其爪彎曲且趾部具有突刺,加上可旋轉的最外趾,利於捕捉濕濕滑滑魚類為食。

分享本篇文章:

不是埃及聖鹮的黑頭白鹮

黑頭白鹮

埃及聖鹮在臺灣屬外來種逸出,已定居繁衍擴散,常見於野外河口。而有一種鳥跟牠長得很像,但在台灣算是稀有的過境鳥,近年在宜蘭有渡冬紀錄,那就是黑頭白鹮。

分享本篇文章:

北臺灣的黑琵

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是世界珍貴、稀有的保育鳥,臺灣是牠們的主要渡冬區域。最大族群分佈於台南七股,近年來有一小族群會在宜蘭沿海過冬,觀察距離較七股來的近,如果有耐心等候不下車驚擾,甚至會走近到10米之內。

分享本篇文章:

戴官帽穿官服的天線寶寶

小辮鴴

小辮鴴是臺灣出現的鷸鴴科中,唯一有長辮子的水鳥,其特徵明顯,容易辨識,也因此得名;身上橄欖綠的羽毛在陽光下會泛著出七彩金屬光澤,胸前圍著一塊黑色的大圍兜,臉上有著大花臉般的條紋。
 
小辮鴴為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以嘉南平原及蘭陽平原一帶之度冬數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邊或河口的濕地、草原或水田等。常小群或大族群聚集,少單獨出現。覓食時常抬頭警戒,不易接近,喜以軟體動物及昆蟲為食。集體飛行時鼓翼緩慢,排列不規則。鳴聲像幼猫叫,所以台灣鄉土稱小辮鴴為「田猫仔」。

分享本篇文章:

長腿一族--高蹺鴴

高蹺鴴

高蹺鴴有著紅色長長的雙腳,其羽色黑白對比分明,很容易辨認。冬季時會大量出現於內陸近海岸的水田、廢魚塭、沼澤、河口環境,由於腿較長可在水位較深的池塘裡涉水覓食。喜歡群聚生活,覓食體態優美,飛行壯觀,讓人能體會何謂數大便是美。
 
高蹺鴴在臺灣原本為過境鳥,過境時的棲息地多散佈在西部和東北部的沿海或水田等濕地。原本僅在西南沿海一帶出現繁殖族群,近年來在中部,甚至向北延伸至關渡一帶均有繁殖紀錄,逐漸由候鳥變成留鳥。

分享本篇文章:

彈丸之地的戰爭

彈丸之地的戰爭

不單只有人生才會潮起潮落,對水鳥來說,可是每半天一次的生活常態~
一發現可以暫停的地方,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想儘快佔到落腳處。
當潮水越來越高,可以歇腳的地方越來越小,爭執是必然的過程。
爭執是不論大小、不分你我,先到並不一定先贏,但肯定不得安寧。

分享本篇文章:

巧遇短耳鴞

短耳鴞

短耳鴞的角羽很小較不明顯,是少數能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之一。棲息於開曠的平原、草澤,在臺灣為不普遍之過境鳥或冬候鳥,出現在海岸附近之草原及農耕地,白天多藏匿於草叢或木麻黃內休息,陰天或黃昏始低空盤旋伺機捕食地上活動的鼠輩、鳥類和昆蟲。
 
2010年2月底在巡水田看過境水鳥時,不小心在路上遇到的。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