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鳥

山中精靈.灰喉山椒鳥

灰喉山椒鳥在台灣是留鳥,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時常見到。公鳥是橘色的,母鳥是黃色的,色彩相當鮮豔。常常看到一群公鳥與母鳥一起活動,橘黃兩色交互閃動,像極了在山間飛舞的精靈。附帶一提的是「山椒鳥」的命名是依據日文而來的,,據說是因為這一類的鳥較粗啞的叫聲,就好像是人吃了麻辣山椒後的聲音一般。

分享本篇文章:

草山雞狗怪

竹雞

竹雞分布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山區、丘陵等山區邊緣環境,活動於灌木叢、竹林、樹林底層及或雜草叢生的地方。經常成小群於林緣或林道旁覓食地面昆蟲、草種籽、嫩芽、果實等,一旦靠近觀察它們就會快步遁入草叢間。在野外常可以見到牠們的蹤跡,更常聽到牠們「嘎啊、嘎啊、雞狗怪、雞狗怪」的叫聲。

分享本篇文章:

長腿一族--高蹺鴴

高蹺鴴

高蹺鴴有著紅色長長的雙腳,其羽色黑白對比分明,很容易辨認。冬季時會大量出現於內陸近海岸的水田、廢魚塭、沼澤、河口環境,由於腿較長可在水位較深的池塘裡涉水覓食。喜歡群聚生活,覓食體態優美,飛行壯觀,讓人能體會何謂數大便是美。
 
高蹺鴴在臺灣原本為過境鳥,過境時的棲息地多散佈在西部和東北部的沿海或水田等濕地。原本僅在西南沿海一帶出現繁殖族群,近年來在中部,甚至向北延伸至關渡一帶均有繁殖紀錄,逐漸由候鳥變成留鳥。

分享本篇文章:

師公鳥--黃山雀

黃山雀

黃山雀屬山雀科,台灣特有種,英文名為 Taiwan Tit,曾為國鳥候選名單之一。鄉土名稱是「師公鳥」,因為很像帶頭冠又批著灰藍色道袍的「師公」。
 
黃山雀常與畫眉科小型鳥,或其他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鳴聲婉轉悅耳,尤其繁殖期鳴聲更響亮。其體色鮮豔可愛,非法獵捕的壓力極大,目前已經是難得一見的鳥類了。

分享本篇文章:

毛絨絨的小領角鴞

領角鴞幼鳥

領角鴞棲息在低海拔的闊葉林中,是台灣海拔分布最低,且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的"貓頭鷹"。領角鴞為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站在有繁密樹葉的樹枝上休息。以小型動物為主食,利用角羽跟面盤集音(聽力是貓的4倍),用聽覺判斷獵物之所在,羽毛柔軟,飛行時無聲無息。

分享本篇文章:

迷霧王者--帝雉

帝雉

帝雉分佈於海拔二千公尺至三千二百公尺的原始針葉林,草原混生地帶,個性謹慎隱密,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常於霧中或細雨時出來覓食,從容鎮定的儀態,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 帝雉主要為一夫一妻制,每年的三到七月為牠們的繁殖期。等牠們配對完成後,雄鳥就常尾隨在雌鳥後方,整日保護雌鳥,讓牠專心覓食,顯得特別的體貼。雄鳥全身大致為光澤亮麗的黑羽;雌鳥為著孵育下一代,以不顯眼的暗褐色為主。

分享本篇文章:

很會游泳的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是普遍的留鳥,平常活動於魚塭、水田及紅樹林等大面積的濕地,有時也會跑到收割後之稻田取食掉落在田中的稻榖。雖然外表和不會游泳的家雞非常相似,但牠們可是游泳高手哦!
 
紅冠水雞常把巢築在水田邊或沼澤附近;每年到了四、五月間,我們可以在鄉間的水田或池塘附近,發現紅冠水雞親鳥,身後跟著一隊黑色小雞在泥灘上四處走動。由於剛出生的小雞覓食技巧尚未純熟,有時親鳥還會輕輕地咬著食物,讓小寶寶練習取食。

分享本篇文章:

黃鶯出谷

黃鸝

「黃鶯出谷」是形容聲音動人美妙,而黃鶯就是黃鸝。黃鸝有著鮮黃美麗的身影,每逢繁殖季節,宏亮且帶哨音的鳴唱聲,能在幾分鐘內以數種節奏輪唱。杜甫曾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讚頌其挺立枝頭、啼聲悠揚悅耳。
 
黃鸝曾是台灣早年平地及山麓林地尚稱普遍的留鳥,因低海拔地區人類活動頻繁,棲地過度的開發、植物相改變或砍伐,影響其繁殖。加上其羽色豔麗,遭受大量捕捉,在大部分地區已絕跡。目前在台東縣、屏東縣、花蓮縣、淡水鎮等海拔800公尺以下闊葉林間發現留鳥及零星春、秋季過境鳥。

分享本篇文章:

都會區可見猛禽--鳳頭蒼鷹

鳳頭蒼鷹

鳳頭蒼鷹為活動於森林中的中型猛禽,以覓食蜥蜴、老鼠、鳥類和松鼠居多,亦會捕食以小型鳥類為食。近年可在都會區中樹林茂密的公園內被觀察,許多專家學者推測可能因為都市覓食比野外容易,進而居住及繁殖下一代!

分享本篇文章:

黃羽鸚嘴

黃羽鸚嘴

黃羽鸚嘴為中高海拔山區普遍留鳥,惟活潑好動不易拍攝,在台灣可謂最難見到的四種鳥類之ㄧ。黃羽鸚嘴的體色為金黃色,頭大,嘴粗短成圓錐型,全身長約10cm。嘴喙的顏色為粉紅肉色,嘴尖向下彎,有一點像鸚鵡的嘴型,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