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白毛襪的燕子

燕子應該是最接近民眾的鳥類了,相信很多人的家裡年年都有燕子來訪;而山裡頭的燕子就是毛腳燕了,牠們通常築巢在山裡的明隧道、橋墩底下、房子屋簷下,邊飛行邊發出唧唧的叫聲,繁殖季節常常可以看到牠們在巢穴附近找尋有濕氣的山壁,以啣泥來築巢,當牠們停下來,就可以發現毛腳燕的名稱取的真是好,白色的毛一直延伸到腳趾上,名副其實的毛毛腳。

分享本篇文章:

在水下飛行

海鳥在台灣總是可遇不可求,而這個通常以街貓聞名的社區卻是賞鳥人冬天最愛的去處,冬天的寒流帶來的不只是寒意,還有在海上維生的海鳥,牠們通常在冷氣團的逼迫之下會比較靠岸,而這隻冠海雀亞成鳥就是這樣出現在小小社區的漁港內。牠們在陸地上可能笨拙易受傷害,但是在水面下可就是蛟龍一條,而牠也秀足了在水中飛行的好技術。

浮出水面的樣子請按此圖

分享本篇文章:

台灣最小貓頭鷹的備戰英姿

冬天是找鵂鶹的好日子,牠們通常會隨著山鳥們降遷到比較低的海拔,也比較容易被發現;這隻鵂鶹被我發現之後好像絲毫不在意我的動作,而且開始做出好玩的行為,牠慢慢的將身子拉長拉瘦,然後左右搖擺自己的尾巴,牠的雙眼猛盯著某處,不知道發現了什麼,忽地的就衝下去。這個行為應該是威嚇警戒的動作,不過或許牠發現了什麼獵物也不一定。

延伸閱讀:被嚇傻的小葫蘆

分享本篇文章:

怒髮衝冠

唐白鷺只分布在亞洲部份地區,而且數量又不是非常普遍,應該是白鷺之中最稀有的一種了;在台灣能在春秋過境之際在河口看到牠們,冬天的時候雖然比較難辨認,與其他白鷺相差較小,但是春天過境的時候,黃色的嘴加上頭上與胸前明顯的飾羽,讓牠們顯的比較獨特了;這隻唐白鷺剛好頭上的飾羽被風吹的像是怒髮衝冠的樣子,甚是可愛。 

分享本篇文章:

漂浪的天空

黑鸛是金門數量相當稀少的冬候鳥,那年冬天有三隻黑鸛在金門度過冬天,牠們通常在傍晚來到海邊一處乾涸的池塘,跟著其他鷺科一起覓食,我躲在車裡,靜靜的等待牠們的到來,看著黑鸛緩慢的在滿天紅霞中飛行,希望牠們年年都可以到金門來度過冬天。

分享本篇文章:

志氣不小的小卷尾

小卷尾在中低海拔的山區不算難發現,牠們常常站在電線上發出類似松雀鷹的叫聲,牠們飛行技巧高明,不會畏懼大型猛禽甚至主動攻擊,也因為其吵雜的聲音,可以主動通知大家有敵人來襲,所以常常與其他山鳥混群在一起,跟著鳥群移動覓食,或許是因為牠們的兇猛特性,才會讓其他比較弱小的山鳥跟隨著牠們一起活動吧。

分享本篇文章:

不祥的皇冠鳥

春天過境時間通常是賞鳥人興奮的時節,有許多的候鳥會經過台灣,而春天的代表性鳥種就是戴勝,在春天看到牠們就覺得過境時節真的開始了,有趣的配色與頭上明顯的冠羽,也很難讓我們忽略牠們,牠們通常在草地上以嘴深插軟土地找尋蠕蟲,休息或驚嚇才會展出頭上的飾羽,每每牠打開飾羽總能殺掉不少記憶卡空間。

有趣的是,戴勝在金門是會繁殖的鳥種,可是牠們喜好在墳墓附近繁殖,而且叫聲不是很好聽,所以金門人認為牠們是不吉祥的鳥類,不過近年在金門的數量好像也有下降的情形,令人有些擔憂。

分享本篇文章:

朝著月光飛去

每年10月,有許多猛禽跟著南風一起飛越台灣,到了島嶼的最南端--墾丁,然後集結出海往度冬地飛去;但是牠們不是各個都這麼幸運的可以順利飛越海洋,甚至在晚上睡夢時就被獵人奪去了生命,能夠在清晨順利出發的牠或許是受到了月亮的庇護吧。

分享本篇文章:

蘭嶼外海的驚鴻相遇

看鳥以來一直很喜歡海鳥,在台灣看海鳥說難也不會非常難,不過海鳥總是比較飄邈無定,行蹤比較難以掌握,每每有出海的機會總是要好好把握;而看海鳥最好的機會就是航行到各離島的交通船,每個旅客都在船艙裡休息的時候,我們一群愛好者抱著相機望遠鏡,就猛盯著海面看,期望海上出現任何生物。

這隻紅腳鰹鳥,在台灣屬於較不易見的海鳥,牠的分布比較南方,而且牠是一隻未成鳥,成鳥是白色的,鰹鳥有時候會跟著大船,要補食被大船驚起的飛魚,看著牠翱翔在海上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雖然看海鳥常常槓龜,但是那種期待鳥出現,然後看到願望成真的心情是會上癮很難戒掉的,所以我也繼續懷抱著相機,一次又一次的出海。

分享本篇文章:

追逐海面的星光

三趾濱鷸通常出現在河口海邊,牠們會成群在海岸線的潮間帶上覓食,常常可以看到牠們在海邊隨著海浪來來去去在沙灘上忙碌奔波。我一直很想拍出牠們那種可愛忙碌的樣子,可惜還抓不到那種感覺,只有選了一張逆光時鳥與海浪反射的光點組成的畫面。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