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地拔河的鳥

黑冠麻鷺是我開始賞鳥時引起我注意的鳥,在學校裡面常常看到他的行蹤。他常常自恃身體的保護色很好,所以就待立在地上裝木條,可以靠得很近。不過中部野外的黑冠麻鷺據說又相當怕人。黑冠麻鷺的食物以蚯蚓為主,所以常常看到他從土裡面奮力的將蚯蚓啄出來,看起來就像是在拔河一樣。他抓蚯蚓的時候往往呆立不動的看似注意著地面,這也讓人十分好奇他到底是靠視覺、聽覺、還是嗅覺來發現深藏在地面下的蚯蚓。(關於這點,學界目前還未有定論)

分享本篇文章:

勻稱身材翹屁股

野鴝在臺灣是常見的度冬與過境鳥,常常在草叢裡面婉轉高鳴,有時很難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雖然他的數量不少,但是見到他卻是賞鳥一陣子後才看過他。由於他的身材比例很好,所以看別人的照片都以為他蠻大隻的。結果第一次看到他時,我跟朋友都驚呼:怎麼這麼小隻。(他的身長大概是15公分左右)這隻野鴝公鳥是在野柳閒逛時他突然從步道邊的草叢跳出來,還翹著屁股唱歌,一副很自在的樣子。

分享本篇文章:

屁股對著屁股跳舞

紅冠水雞可說是臺灣秧雞科中最容易看到的鳥,全身黑色搭上紅色的冠甲,相當好辨識。紅冠水雞由於適應環境的能力頗強,而且可以浮在較淺的水面上,所以水澤和田地等地常常看到他們成群的出現。拍到這兩隻紅冠水雞時正值春季,也是他們繁殖求偶的季節,就看他們屁股翹高,兩翼高舉而背對相互接近,樣子好像在跳某種舞蹈一樣。不過神奇的是後來並沒有發生什麼事他們就分離了,也許是他們彼此不來電吧。

分享本篇文章:

隨著寒流而來的驚喜

介紹黃喉鵐的時候提到,在秋冬之際如果有強烈的冷鋒逼近臺灣,有時會帶來一些罕見的鳥,但又非絕對保證一定有收穫。在某次十一月初得知即將有強烈寒流入侵臺灣,顧不得寒冷的天氣而前往野柳。沒想到剛到,馬上看到幾位熟識的朋友也一起來碰運氣。那天運氣很好,讓我們碰到臺灣只出現過一次記錄的棕眉山岩鷚(「鷚」讀音同「六」)。而他就這麼在我們眼前覓食半小時後就消失無蹤,後來的鳥友只能惋嘆而去。

分享本篇文章:

穠纖合度的金斑鴴

臺灣會出現的金斑鴴又稱為太平洋金斑鴴,每當冬天就會有大批的渡冬族群出現在全台各地,我曾經看過幾千隻的金斑鴴在宜蘭的上空成群的飛翔,非常的壯觀。金斑鴴是我覺得體型相當勻稱的水鳥,略胖的身軀又不至於失去機動性,再加上他那無辜的眼神,真是可愛極了。他冬天的保護色相當的好,常常乾田之中藏了一大群,必須定睛觀察才會發現。而一到夏季他則會換上黑白金由下到上的三種醒目的顏色,相當的華麗。

分享本篇文章:

逐浪而舞的三趾濱鷸

三趾濱鷸每年臺灣都會出現過境跟渡冬的族群,像大園每年都有數隻渡冬的族群出現。他的命名由來是因為他只有三趾(一般水鳥是四趾),於是用此特徵來稱呼。三趾濱鷸大多出現在海邊,而且他覓食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常常在很靠近潮線的地方覓食,所以常常看到海浪打上來,他們就很快速的隨著浪花快速的走避,潮水退去又靠近,樣子就好像在海邊跳舞一般。

分享本篇文章:

鳥也會回眸一笑?

寬嘴鶲是臺灣固定出沒於過境期的鶲科鳥類,由於他的嘴巴較寬扁而得名。他是灰色系的鶲當中,最容易看到的一種。寬嘴鶲具有許多鶲都有的一個特點,常常停在一個枝頭上觀察蟲子的動向,飛出去抓取之後又會回到原來的枝頭上,所以算是容易觀察的鳥。在拍攝這隻時,他原本一直背對著我,後來突然轉過頭來看著我,就好像回眸一笑般的感覺。

分享本篇文章:

戴金眶眼鏡的小傢伙

會出現在臺灣的環頸鴴(指頸部的白色範圍會完整的環繞一圈而稱環頸)有兩種,除了前面介紹的東方環頸鴴外,就是小環頸鴴。小環頸鴴的夏羽有著明顯的金色眼圈,看過去相當顯眼而可愛,所以中國的鳥名將其命名為「金眶鴴」。東方環頸鴴偏好海岸環境,小環頸鴴則比較喜歡水田的環境。小環頸鴴有兩種動作個人相當喜愛,第一個就是停著時頭部會不時上下抖動,就好突然打嗝一般。第二個動作則是覓食時,他會不停的用腳去探觸土裡有沒有食物,所以常常看到他一直用同一隻腳在同一定點上不斷的踏尋,樣子逗趣極了。

分享本篇文章:

水鏡呀,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鳥?

白眉秧雞在臺灣被觀察到的記錄相當的少,而且對他的瞭解相當的少。由於太罕見了,所以當去年好友通知這隻身材嬌小的貴客出現在宜蘭的時候,即便已經下午快三點,還是動身前往,所幸終能一窺其真實面貌。火紅的眼睛搭配上下兩道白色的紋路,造型相當的獨特。在拍他的時候,他不時在水田區覓食,與水面的倒影組成像是在照鏡自憐一番的景象。

分享本篇文章:

靜如處子的白額雁

白額雁由於頭部前方有一塊白色,是他的最大特徵,也因此命名。70公分大小的他,在雁鴨當中體型並不算大,搭配他的身型可說是相當秀氣。臺灣每年都有白額雁渡冬的記錄,特別是宜蘭很容易看到他的蹤跡。這張照片雖然是在水田拍攝的,不過由於水深把他的腳都淹蓋了,所以看起來像是浮在水面一般宛若水中央。

分享本篇文章: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