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龜山島

看過龜山島很多次,都是從陸地上遠眺的,這張則是難得乘船從海上拍到的照片。

雖然東北角國家風景管理處已經推出線上申請登島,但我至今還無緣登島一遊,如果看到此篇的朋友中有人登島過,還請不吝分享登島心得喔。

分享本篇文章:

回應

龜山島~~充滿家鄉的思念
5月去剛好遇到百合花開,讓我對「少年葛瑪蘭」書中的想像終於成真~~
401高地共1706階(扎扎實實),登頂後遼闊的視野與海天一色的美景讓人覺得辛苦是值得的,
可以換個角度看宜蘭,是個很棒的體驗
建議登島之後可以到礁溪泡湯,舒緩疲勞...
歡迎大家到宜蘭玩~~

aboutfish's 的頭像

Jing:

真是太開心有宜蘭人來回應了!原來龜山島有種百合花,這款種植已經是很久的歷史了嗎?

另外請教,要登龜山島,宜蘭人和非宜蘭人的申請有所不同嗎?

因為我沒開車,雪山隧道通車後,我反而好幾年沒去宜蘭了,聽說雪隧對宜蘭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請問你的觀察和感受是?

不好意思我問題很多,這是當記者的職業病:)

aboutfish's 的頭像

每次從北宜公路坐車到宜蘭,歷經令人暈頭轉向的九彎十八拐,繞過山的另一邊,美麗的蘭陽平原和浮在太平洋上的龜山島就會立刻映入眼簾,讓你打從心底叫出:「哇~宜蘭超美的!」

沒有台北高樓大廈林立的緊迫、沒有高雄往昔受重工業荼毒的空氣污染,純樸清新的鄉間小路、舉辦童玩節的冬山河公園和秀麗的太平山,是宜蘭給我最主要的印象,更鮮明的,則是這些年來認識的宜蘭朋友們,每次一講起「咱宜蘭縣怎樣怎樣」,臉上就會湧現的榮耀光彩。

以上,是我原先寫在陳定南留給台灣的遺產 的段落,跟所有新認識的宜蘭朋友分享。

登島後望著荒廢的村莊、被消去廟角的廟、毀損的乘龍觀音及廢棄的軍營,我覺得龜山島不該是這樣死氣沉沉的。
應該是有捕魚的阿伯過來向我打招呼,問我打那來? 小朋友在海邊奔跑嬉戲,好奇望著我這個外來客;新鮮的漁獲在街頭等著我們品嚐;當地的導覽人員跟我們解說這些他們如何保存這片自然美景....
這麼美的地方如果有些住民在上面會讓人感覺更有生氣吧~

但也是因為無人居住,沒了開發許多自然生態才會被保存,不然401高地應該會有個401民宿吧~
很矛盾~如果能有個平衡有多好!
或許是荒廢的遺跡讓我有了要有人氣才好的想法,如果沒有這些住民遺跡,一切原始,我或許不會這樣想...

登島後讓我很感傷,對我來說在宜蘭隔著海望著龜山島那美麗的身姿,才是親近她最好的方式。

如果讓龜山島開放任原住民(居住在島上的人)自由的活動,應該會造成蠻大的傷害,也就不會因數十年軍管的因禍得福,反而得以保留它原始的風貌了!
不過我們現在討論這些也沒有意義,怎麼往長遠看才是真地!
把駐軍撤除,留些公部門或學術部門的研究單位就好,讓大多數人不要太親近,應該也是愛護龜山島的方法,用國家森林公園管制區或保護區的規格嚴謹的保護它。
(不太了解這些保護國土的制定層級,僅隨意發表己見,見笑了!)

aboutfish's 的頭像

內地人:

因為你談到龜山島沒有住民的問題,我好奇查了一下,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龜山島上始有居民永久定居為1853年,龜山島屬於私人產業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年為福建林家所有,光緒2年時轉讓給壯圍陳家;龜山島雖是私人產業,卻是個無人島,漁民常到島上休息,逐漸發展成為村落,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土地都是向陳家承租的。但漁民因為居住上的困難與海上交通不便利而陸續搬遷回台灣本島。1977年,政府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台灣本島,國軍聯勤單位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此在頭城大溪建一批國宅以安置島上住戶。

換句話說,已經超過30年沒有住民了,卻不知當初國防單位列為射擊試驗場時,對環境造成了多少破壞。我在猜,如果有朝一日我有緣登島一觀,應該是會比較傾向希望自然保留不要太受人為干擾吧,資料上說,龜山島登島人數,「週一到週五上午時段300名,下午時段100名;週六日上午時段300名,下午時段200名;團體申請為45人以下,並僅開放每日40名遊客可進入401高地及北岸步道生態保護區」,希望有切實執行呢。

據我所知,大福兵器試射場的試射範圍並不是龜山島,而是附近的海面;但是附近的龜卵島真的是空軍練習投射的目標。現在還有沒有,就不清楚了。

我也是登島後才知道在龜尾湖那有一片野百合,不知道是以前居民栽種還是飄洋過海來落根生長的,據東北角風管處資料顯示除了原生種的台灣百合之外,另外還有由琉球群島飄洋過海而來的鐵砲百合,因為龜山島幾乎沒有人煙才長得特別好。

1994年3月27日,時任宜蘭縣長游錫堃,配合文建會舉辦全國文藝季「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活動,舉辦了名為「歸來吧!龜山」,近百艘載著龜山島原居民與拱蘭宮媽祖的船隊,踏上了睽別十七年龜山島,一時興起了對原鄉的呼喚,也激起了宜蘭人對重新開放龜山島有著強烈的與期待,2000年龜山島終於再度開放。目前維持登島需申請,每天限定名額。

其實龜山島上的寺廟很有意思,原先居民的信仰中心為拱蘭宮(興建於1854年)主祀媽祖並奉祀太子爺,遷村後國軍進駐改奉祀觀音大士,並更名為「普陀巖」,才會將燕尾打掉,現在龜山島原居民會定期登島祭拜添香油。龜尾湖旁還有立觀音雕像,但這與第一次登島見到的是不一樣的,因為前年颱風將原先的觀音不知捲到哪裡去,後來才又重塑一尊觀音乘龍(台灣對於宗教的包容力非常廣)。

或許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為了留下時代錯誤的證據,讓我們能認知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多可貴,需要我們多加珍惜。

自雪隧通車後與台北的距離縮短許多,來宜蘭的人多到爆,觀光人潮帶來商業收入,但假日塞車、街道擁擠,總覺得多了些煩雜少了點悠哉,這個城市顯得很浮躁,太急著往前走卻忽略了該歇個腳步停下來想一下未來該往哪裡走,或是說我們要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很擔心在現任主事者短視近利放任財團炒作的情況下,宜蘭會成為台北的後花園,而失去自己的特色。

不過我回家的次數不多(都快變成南部人),這幾年回家後也都是窩在家裡陪家人,總覺得外面人太多就不想出門。

島上那個小漁村,有信仰中心,也有設學校,拱蘭宮旁有一條主要街道,那一塊區域人口最多達七百人,可以想像當初多熱鬧。
我當時聽解說員說遷村時居民怕拱蘭宮的神靈沒離開,所以將廟地燕尾去掉,希望神可以跟著居民遷移,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比國軍打掉可信。供大家參考~

海堤的末端靠海那側(燈塔的另一頭),跟普陀巖相鄰的位置,有一座土地公廟,不曉得還在不在!?

http://evansu2.pixnet.net/blog/post/11062788

吳敏顯老師曾指正有關拱蘭宮廟頂燕尾脊(俗稱翹脊)折斷一事,耆老說是神明的通訊接收器,為了怕媽祖會懷念舊居常跑回龜山島,所以在六十五年媽祖跟著遷居時即故意敲掉的。

然事實上,吳老師曾找過自己在七十六、七年前後登島所拍照片(在老宜蘭的版圖222頁上也登過黑白照,不能看得很清楚)廟頂所有的燕尾脊仍完整無缺。拍照的時間,島民和媽祖遷台已經過了十幾年。

不過,傳說通常是會比真實流傳更為久遠~~

啊!我在廿年前也去過龜山島!當兵啦!當時上面駐的是陸軍砲兵,我是工兵,那時全部是軍管,不能帶相機,也沒有機會登上401高地,因為雖然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卻碰上兩次颱風,差點斷炊。現在的遊客中心、軍營就是以前的國小校舍改建的,我剛好在負責整建構工,我們住在地震監測站,那時還有一群沒人管的黑山羊、炮兵養的白鵝、半鹹水湖裡有數不清的吳郭魚和塘鯉(正式名稱不清楚,我們叫傻瓜魚),工餘就是釣魚,颱風來斷炊,就是吳郭魚煮麵,油炸傻瓜魚,因為規定不能遠離;晚上發電機供電兩小時。天晴時晚上就是躺在堤防上看星星,還有座太陽能燈塔,沒有碼頭,上下船接駁很困難。剛上島就跑到龜尾卵石區探險,傻傻的,差點因漲潮來不及回來!颱風過後,登山口(水源頭)會出現幾天的瀑布,還有過山蝦可撈。
偶有進去過碉堡,陰溼不堪,砲口一片光明,不知砲是怎麼弄進去的,很厲害!分解再結合吧?!

hello Arthur:
您曾經在龜山島當兵
請問方便採訪您嗎?
我們雜誌正在製作一個報導龜山島的文章

jing's 的頭像

去龜山島時天氣很好,從烏石港出發有一段海面海面變的暗黑,船老大說這就是漁獲量豐富的黑潮,第一次見識到地理課本中敘述的洋流,黑潮經過的地方海水真的黑到一個不行,搭船環島時,因為有海底溫泉,會聞到硫磺味,溫泉湧出的地方海的顏色變成帶著乳藍色(我也不知道有沒這種顏色),水面下溫泉出口旁還有不怕高溫跟硫磺的硫磺怪方蟹。往401高地的路是軍方在86年興建的,初期僅開放學術生態研究申請,這幾年才對外開放。其實我也慶幸因為軍事考量,才讓這裡保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島上的冷泉池跟龜尾湖原先都是淡水的,冷泉池清澈見底,是以前居民的民生用水,龜尾湖因為興建港口就變成半鹹半淡,真的很好奇--淡水從哪裡來呢?有人可以解答嗎?

aboutfish's 的頭像

Arthur:

謝謝你一來就回應了四則留言,能看見曾在龜山島當兵的讀者來分享龜山島見聞,真是好開心喔!看到你寫在龜山島當工兵的過程,後來你還有回去龜山島瞧瞧,當初出於你手的工程還在不在嘛?「吳郭魚煮麵,油炸傻瓜魚」...真好奇,傻瓜魚是什麼魚?

龜山島附近有很多海底火山活動,因而孕育了非常特殊的生態,個人也覺得長期劃為海洋保護區是最好的選擇呢!

當初的工程當然還在,就是現在的遊客中心,後來並沒有再回到島上,但是看到網路上的簡介照片可以分辨得出來,大致上建築物的位置都沒有變化,只是少了一些當時還留存的居民殘屋,應該是後來被整理掉了吧!
山羊應該也不見了,被捉去打牙祭了或變賣了吧!如果可以,建議在島上放幾隻台灣土山羊,讓他們自然繁殖,因為島上本來就有啊!
最精彩的是,在島上欣賞颱風天,背著海面著龜尾湖颱風的風雨打在湖面上;看山上風雲變幻!當時曾有幾隻軍艦鳥(彰化鳥會的阿兵哥說的)在山頂盤旋許久,現在想起來都記憶猶新!

aboutfish's 的頭像

jing:

「近百艘載著龜山島原居民與拱蘭宮媽祖的船隊,踏上了睽別十七年龜山島」...這段看起來好令人感動喔,不知「龜山島原居民」要申請登島回鄉,是否有優先的權利?也讓我想到,在龜山島出生的寶寶應該不多,他們會不會想回龜山島辦個「本地出生同學會」呢?

台灣對宗教的包容力確實非常廣,幾乎什麼神什麼廟都可以拜。「傳說通常是會比真實流傳更為久遠」,應該是放諸各國各地皆準吧,因為人民總是對傳說感到好奇,而傳說又往往比真實有趣啊,最好的例子是:知道三國演義的人,比知道三國真實歷史的人,多太多了。

謝謝你提供吳敏顯老師的查證。至於淡水的由來,我猜應該是雨水吧。雨水會累積成地下的淡水,再冒上來。

內地人:

看著你們的分享和描述,我越來越想申請去龜山島登島一遊了~

龜尾湖淡水的由來應該是冷泉和雨水的結果,因為以前此湖是個漁港,還有個立碑,叫【龜山漁港】,後來歷次颱風侵襲,加上沒有住民作為漁港的需要,就沒有人修整,逐漸封閉起來,變成駐軍營房碉堡(砲陣地)之間的必要通道,水質因此慢慢變淡應是可能的,傳說湖裡還有鱸鰻,清晨會出現爬上岸索食,在島上時曾嘗試用雞內臟【釣】牠,卻沒有出現。還曾用漁民留下的魚網置於湖中,過一夜收網,最深處有隻長約60公分的大紅魚掛在網上。湖中還曾放置蟳苗,廿年後不知變得如何。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位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mall>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請輸入檢核文字,謝謝!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